「內閣制或總統制」

「內閣制或總統制」

梅克爾正在籌組中的大聯盟聯邦政府包括CDU/CSU(Union)和SPD,這兩個政黨在1970年代共有超過90%的支持選票,但是在最近的民調,只剩下49%。內閣制的國家中,德國一般被認為是模範生,日本和義大利的國會常常倒閣,總理一直在更換,國家的政局非常不穩定,尤其在亂世沒有共識之時,群龍無首會更加混亂。從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義大利總共換了30個總理,61次內閣改組,在同樣的七十幾年之內,德國只換過8個總理執政,但是現在看起來本來是內閣制模範生的德國政府,可能會步上所有內閣制國家的後塵。

內閣制一般是理想左派最推崇的制度,每個人在國會之中,都會有聲音,藉由展現民意的各種聲音,理性的討論得到共識之後,所形成的政策才是國家最需要的,總統制贏者全拿,看起來容易走向專制獨裁,一直不是左派文青最欣賞的制度,以前我也覺得內閣制比較好的制度,但是現在我認為在台灣這樣的狀況之下,共識分歧加上中國併吞的意圖和大量資源所進行的統戰,內閣制在沒有共識會更加混亂的這種系統特性,我認為一點也不適合台灣。會不會造成專制獨裁主要還是制衡的機制,所謂 check and balance,以往台灣在國民黨掌握所有的資源,黨政軍特和司法等等等,才會造成專制極權和腐敗的情況,這個結果和總統制或內閣制的選擇並不直接相關。

梅克爾難民政策現在看起來的確是一個失敗的決定,德國人的理性、友善,基本上沒有辦法到理想國的層次,極右派政黨得以進入德國聯邦議會,現在甚至民調超過 SPD,除了世界政治的左右鐘擺,國家保護主義的興起,主要的原因還是梅克爾的難民政策,現在德國的國會之中有支持納粹的民意代表。台灣人常常講「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德國的例子是「納粹黨不倒,德國不會好」,現在梅克爾讓納粹回來了,一個最會拼經濟的總理,把德國的 GDP 推向頂峰的領導者,因為沒有拿捏好左派的界線和德國人善良的程度,就這樣因為政治的問題變得搖搖欲墜。

政治和社會的問題,是人的問題,不是工程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特色當然是複雜非線性,不存在最佳化的答案,而且也沒有辦法用漸近最佳化的方法來加以解決,前往問題解答正確的一小步,可能是死無葬身之地的退後一大步。內閣制當然是一種理想的制度,可以呈現各種聲音,納入各種利益團體,當公民素質高有共識,運做得很好的時候會更好,可是當沒共識的時候,國家會一團混亂。突然想到教育和個人的選擇也有些類似,自由的先決條件是自律,沒有自律現在的自由只是放任和頹廢,左派的先決條件是社會的同理心,公民的素質沒有到理想國的階段,無法承擔梅克爾的難民政策。有自律的自由才是自由,考慮現實的左派社會才能真正往左走,沒有自律不考慮現實的左派文藝青年強調高舉自由和平等,或許這就是蠢左的定義。在沒有足夠的理性和高素質思考的公民社會,內閣制往往會出現極左或極右的政黨,而且會造成小黨林立,德國現在有七個政黨在聯邦議會中有席次,看起來好像會步入義大利的後塵,天佑內閣制模範生!

< 資料來源:李忠憲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忠憲

李忠憲
國立成功大學教授、《隱性反骨》作者。留學德國、研究資安、熱愛跑步、喜歡哲學。 曾任成功大學計算機與網路中心副主任、台灣教授協會科技組召集人。 寫臉書當筆記,喜歡德國文化,不愛爭辯,「很多事情是價值選擇的問題,而沒有對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