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被動防守足夠嗎?

 

記者鄒景雯/特稿

「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如果從這個角度看待,中國是「惠台」也好,「對台」也好,是舊措施也好,有新擴大也好,真的無關宏旨,重點在於我們的政府當面對外在挑戰時,採取著什麼樣的態度?而大眾會從這個態度中,輕易辨識出其對問題的認識,特別是為政的壓力,這才是民意信賴的來源。

  • 嚴格地講,昨天行政院推出的強台策略,被動防守的多,主動攻擊的少,可以大膽推估其中許多是文官體系的產物,缺乏國家層級的前瞻領導。(記者羅沛德攝)

    嚴格地講,昨天行政院推出的強台策略,被動防守的多,主動攻擊的少,可以大膽推估其中許多是文官體系的產物,缺乏國家層級的前瞻領導。(記者羅沛德攝)

二月二十八日中共台辦公布的三十一項措施,每一項都有其目標人選,也就是利害關係人,這些辦法對台灣人有沒有吸引力,不但是相關產業說了算,相關產業也會很自然地把經營的現況,以及平常與政府打交道的經驗,一起拿出來咀嚼,從而產生各種評價,這才是對岸所謂優惠出招的要害所在。

因此,經過半個月的盤點,昨天施俊吉召開記者會的內容,如果要具備「反擊」的力道,第一要端出有感的牛肉,回應產業的需求,這時充分諮詢業界的難題,透過政策協助提出解決方案,最是有感,反而可以直接化危機為轉機;第二要藉機檢討指導管制的角色,確立服務型政府的定位,對內進行提高行政效能的人員革新,如果決心這麼做,可以大幅減少民怨,又何懼一個威權政府招手。

以前述兩個標準來評判,特別是台灣強鄰在側的處境,從政者理當隨時保持高度的謙卑與警醒,學習先進國家,政府是產業對外競爭的最大後盾才是,但是只要詳加訪查國內各領域的代表性企業,普遍的認知是靠自己比較穩當?還是對公務機關治理環境高度讚許?就可以一目了然真正的問題,其實不是誰推出了什麼對台措施。

嚴格地講,昨天行政院推出的強台策略,被動防守的多,主動攻擊的少,可以大膽推估其中許多是文官體系的產物,缺乏國家層級的前瞻領導,例如財政部對於員工獎勵股票採取分離課稅之議,是以國際比較做為反對理由,但是卻未回答中國是以國家行動,將台灣的特定人才納入其產業戰略佈局之中,進行針對性招攬,是當前的國際常態嗎?依據兩岸的競爭關係,其造成的台灣產業危機相同嗎?

好在,對中的因應,不是召開一次記者會就能完事,應該是持續性的工作,希望政府的主事者永遠不忘:深入實務,大刀闊斧,放手興利。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