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友宜現象

 

侯友宜角逐中國國民黨新北市市長提名,這位警政官僚出身的台灣人正在政治之路邁進。侯擔任過警政署長、警大校長,轉而出任朱立倫副手,擔任新北市副市長。他從警察而從政的歷程,有一些現象,應該被觀照。

侯友宜是在陳水扁總統時代被拔擢出任警政署長。當時,阿扁以民進黨、台灣人執政,侯是中國國民黨員,在舊體制有實力、台灣人,被認為可用,這當然是政治計算。同時期,郝龍斌是從中國國民黨而新黨,且是殖民體制權貴郝柏村之子,被延攬為環保署長,也不無政治策略。

侯友宜被中國國民黨的周錫瑋說是藍皮綠骨,除了鬥爭,還有黨國族群屬性的矛盾。周曾脫黨加入宋的親民黨,但不被認為背叛中國國民黨;郝龍斌雖在阿扁時代擔任政務官,不被以為背叛,仍以中國國民黨員當選台北市長。侯和周、郝的境遇是有差別的。

即使侯友宜在台北市刑大服務的一九八九年,銜命帶隊緝拿以「Over my body」誓為自由殉道的鄭南榕,為戒嚴已解除的中國國民黨統治當局立下汗馬功勞,也必須面對黨國之徒的冷言冷語。就如同吳敦義掏心掏肺一副忠誠黨國的樣子,在黨內爭權時,也不見得算是殖民體制自己人。

侯友宜看起來像事務官僚的模樣,較拘謹,卻也會講出當年鄭南榕事件,「遺憾未能救出鄭南榕,只救了鄭竹梅等十二人。」是所謂的「不完全成功的救援」。完全翻轉、顛覆了歷史的論斷。罪與罰成為功與賞,堪稱經典的詭辯。

雖不若吳敦義油腔滑調、常被以白賊義仔視之,侯友宜對戒嚴時期統治體制的貢獻,也不遑多讓。許多台灣人附和於黨國體制都有類似的生命史。相對於殖民症候群,這是被殖民症候群的現象。沒有恥感與罪感,在未被清算的歷史仍然追逐政治權力。漢娜.鄂蘭所謂「平庸的邪惡」,就是這樣的。

台灣的政治改革之路,充塞著侯友宜現象,也存在著吳敦義現象。在戒嚴統治長時期當官、從政,平步青雲,民主化、台灣化以後,仍在未盡消失的黨國圈活躍。未清算的歷史,未實現的轉型正義,仍想為中國國民黨掙得權力半片天,但他們也都不盡被殖民性黨國體制相信。鄭南榕殉道而舖成的自由之路,侯友宜也在其上行走,但看不出悔意,也未見台灣社會的充分反思。台灣人一面紀念鄭南榕,一面也為侯友宜舖權力的紅毯。(作者李敏勇,詩人)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鏗鏘集》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