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隱的台大領導人

 

台大校長遴選爭議眾所矚目,惟當選人管中閔至今未公開露面、回應,引起質疑。資料照片

陳鋕雄/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所長、台大校友

眾所矚目的台大校長爭議,在應上任之日快2個月後不僅未見平息,反而愈演愈烈。隨著媒體報導及各界評論、對於獨董利益衝突爭議、研討會論文學術倫理案、大陸講學問題等等,大家都逐漸了解事件的全貌。但有件事實在令人大惑不解:一個全國龍頭大學的領導人,為何神隱失蹤,眾人完全不知他的去向,只能透過臉書知道he is fine? 

如果是西方世界一流學術機構的領導人,遇到這種情況,一定是在第一時間挺身而出,提出自己的主張,澄清事實,說服眾人,定紛止爭。既然管中閔教授主張,變革是台大唯一的出路,要爭取與國際名校深度合作,成為多重功能的亞洲高教樞紐,何不利用目前的媒體高人氣,向全校師生、校友及全國繳錢給台大的納稅人喊話,用理念與願景激勵人心,促成團結?

但如今我們看到的是:海外校友連署了,前任校長站出來了,學生上街了,校內老師的記者會也開了;無數的報紙投書,大家議論紛紛,亂成一團。作為一個我國國民,神隱是《憲法》權利,人有居住遷徙與不說話的自由。但作為一個即將領導台大的人,一個宣稱台大要變、要走向巔峰的人,如此聽任學校內部分裂,校務無法推動,而獨自消失無蹤,這是領導人應有的行徑嗎?

當然,這件事已蒙上重重的政治疑雲。或許走出門來面對記者,很可能遭遇惡意抹黑,讓自己的聲譽更加受挫。然而,我們需要的並不是一位在太平盛世下穩坐高位的爺兒。中國高教崛起,國際競爭加劇,國家補助減少。在多事之秋的台灣高教,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可以帶領組織,在艱險環境下走出重圍,開創新局的領導人。如果領導人對於攸關自己的事務,都可以選擇神隱,聽任眾人叫囂爭鬥,社會成本及學校聲譽無止境耗損,那麼在台大未來遇到真正的大風大浪時,又會怎麼處理呢?

尤其在這些浮上檯面的爭議中,我們真正應該關心的,或許不是現行法律上究竟效力如何,究竟大學是否自治,而是當事人當初在遴選期間,是否有意識的、故意未迴避揭露獨董身分,以及當事人心中對這件事的道德評價標準。眾人爭論紛紛,比不上當事人直接面對媒體侃侃而談。在教育部不圈選行為的背後,或許真有政治陰謀;或許依法論法,遴選程序確實合法。但神隱的行為,實在令人難以苟同。身為領導人,要承擔風險,為組織化解紛爭。東方式的神隱行為,或許在李鴻章與曾國藩的時代行得通,卻不是當代國際級高等學術機構對領導人的期待。Prestige is earned, not granted!

<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論壇〉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