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黨軍?護中國?護台灣?

 

日前包括林昶佐等多位立委,質詢要求國防部更改陸軍官校校歌,國防部長嚴德發回答說,這是延續黃埔建軍的歷史傳統,不可更改!如果歷史傳統不可以更改,必須延續,那麼滿清帝國是否也不該推翻,中華民國也不該建立?

今天我們在台灣靠台灣人民納稅錢所維持的軍隊,通稱「國軍」。顧名思義,「國軍」的意思應該是「國家的軍隊」,但是在國民黨長期的觀念裡,「國軍」的意義有兩個:一、「國軍」的「國」是指「中國」,而不是台灣;二、「國軍」是「國民黨的軍隊」,這是延續當年中國國民黨在廣東黃埔,建立黨軍學校的歷史而來,是黨國不分的產物。

2011年6月有21位台灣的退役將領,到中國與中共將領聯誼,傳出有台灣高階退役將領說出:「今後不要再分什麼國軍、共軍,我們都是中國軍隊」。對於此項報導,被點名的空軍退役上將夏瀛洲急忙喊冤,他表示沒有講過這樣的話。其實,夏瀛洲何必喊冤?即使你們沒有去和共軍將領勾搭,中華民國政府逃退到台灣的這六、七十年來,在台灣拿台灣人民納稅血汗錢,所建立的軍隊不都是以「中國」為名的嗎?請看以下這張照片,這是夏瀛洲所屬軍種空軍的飛機,不是標示著「中國空軍」嗎?


台灣納稅人所支持的空軍,飛機上卻寫著『中國空軍』(李筱峰/攝)

所以「國軍」退役將領跑去對岸和中共將領共稱「中國軍」一點都不值得驚訝。讓人驚訝的是,中國要併吞台灣,可憐的台灣人民長期辛苦納稅所維持的軍隊,卻還要以「中國」為名。

這是哪一國、哪個時代的軍歌?

先從國軍的各軍種的軍歌來檢驗。

陸軍軍歌一開頭就這樣唱「風雲起,山河動,黃埔建軍聲勢雄……」。我們每個服役陸軍的台灣子弟,天天都要這樣叫唱《黃埔建軍》。當年《黃埔建軍》所建的軍,是中國國民黨的黨軍,不是國軍。而且因為是「國共合作」時代,裡面還多的是中國共產黨黨員。而現在的黃埔,已屬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台灣的陸軍,竟然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建軍!嗚呼,民主時代必須延續「黨國不分」的歷史傳統,何來民主時代?

看看空軍軍歌這樣高唱「遨遊崑崙上空……看五嶽三江雄關要塞……要用血汗永固中華魂……」,台灣人納稅支持的空軍竟然標榜要去遨遊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崑崙山、五嶽三江?不怕被打下來!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正以武力威脅台灣,要併吞台灣,我們台灣的空軍卻要「永固中華魂」?

至於海軍軍歌,有這樣的歌詞「為青天白日旗爭光榮」,青天白日旗就是國民黨黨旗,支領國家預算的海軍,是該為國爭光?還是為中國國民黨爭光?

除了三軍軍歌之外,軍中還在教唱《我愛中華》之類的軍歌,但是就聽不到半聲「我愛台灣」。

再看看在高雄鳳山的陸軍官校校歌標榜「黨旗飛舞……這是革命的黃埔」。為何支領國家預算(不是國民黨預算)的國家軍校的校歌,必須歌頌「黨旗飛舞」?更離譜的,在台灣土地上還要高唱「這是革命的黃埔」。民主國家的軍人,只要忠於國家,保衛國家,不需要革命。

總之,我們的軍歌除了歌頌「黨旗」,揮不去黨國幽靈之外,標舉「黃埔」、「崑崙山」等中華山川符號的軍歌,充斥著殖民性格,灌輸的是中國認同,毫無台灣主體意識,也無民主理念。全世界有這樣不標榜為自己而戰,卻認同外敵的軍隊嗎?

軍歌不能變動嗎?

2016年底,立委劉世芳建議這種不合時宜、不符合民主性質的陸軍官校的校歌,應該修改歌詞,卻引起守舊者的反動,甚至有人還瘋狂喊出「誰敢動我校歌,我用生命和他拚!」、「一命償一命」來威脅!他們對抗中國的侵略毫無感覺,抵擋民主潮流和台灣主體價值,卻是如此英勇?告訴他們現在是民主時代,「黨凌駕國」的時代早該結束,他們聽不懂,竟然抓狂!這和滿清結束時,一群太監哭嚎不能再侍候皇上,有何不同?

2018年3月包括林昶佐等多位立委,再度質詢要求國防部更改陸軍官校校歌,國防部長嚴德發依然回答說這是延續黃埔建軍的歷史傳統,不可更改!如果歷史傳統不可以更改,必須延續,那麼滿清帝國是否也不該推翻,中華民國也不該建立?

軍歌真的不能改嗎?請問過去國民黨要我們唱「反攻大陸」、「反共抗俄」、「消滅共匪」「殺朱拔毛」之類的軍歌,現在怎麼都改掉了?怎麼都不敢再唱了呢?可見軍歌是可以改的。我們期待趕快更換軍歌,應以認同台灣、崇尚民主為內容。

至於編寫新軍歌,權宜之便可試試先改編台灣過去流行的歌謠,以利教唱。二戰時,日本殖民統治當局為了鼓勵台灣人響應所謂「大東亞聖戰」,將許多三〇年代台灣流行歌改為軍歌。例如:名作曲家鄧雨賢的〈望春風〉,被改為〈大地は招く〉;〈月夜愁〉改為〈軍夫の妻〉;連原本三步節奏的〈雨夜花〉,也改成兩步的軍歌〈譽れの軍夫〉。日本帝國主義殖民者都知道利用我們流行歌做宣傳,我們自己改編自己的歌在軍中教唱,有何不可?我曾聽過〈四季紅〉曲調用軍樂演奏,雄壯昂揚,若能填上台灣意識的歌詞,讓台灣軍隊唱台灣軍歌,我們才會放心!安心!感心!

黨國不分的各種軍旗

今天國軍各軍中的軍旗,全部都有中國國民黨黨徽。當然他們會說,那是國徽,不是黨徽。問題是中華民國的「國徽」是由中國國民黨的黨徽擴充邊緣產生的,有何不同?以下這軍旗,證明黨國不分的現象。


陸軍軍旗(圖:李筱峰提供)


海軍軍旗(後來成為中華民國國旗)(圖:李筱峰提供)


空軍軍旗(圖:李筱峰提供)


海軍陸戰隊旗(圖:李筱峰提供)


憲兵旗(圖:李筱峰提供)

哪一國的軍艦?

長期以來,台灣的各種軍艦,也都以中國的山川地名或人物來命名。

例如:驅潛艦有「沱江」、「涪江」、「湘江」、「昌江」、「珠江」、「西江」、「沱江」、「柳江」、「韓江」、「東江」……或「瀋陽」、「衡陽」、「漢陽」、「咸陽」、「太湖」、「太原」……等等。

巡防艦有「承德」、「武昌」、「迪化」、「昆明」、「西寧」、「康定」或是中國歷史人物名字,例如:「鄭和」、「繼光」、「田單」、「張騫」、「班超」、「岳飛」、「子儀」、「逢甲」、「銘傳」……等等,只有後兩者與台灣有關。

好不容易在2000年第一次政黨輪替之後,才有驅逐艦以台灣的地名命名,如:「基隆」、「蘇澳」、「左營」、「馬公」。

2005年曾有日本NHK駐台記者向國防部總政戰局長胡鎮埔提問,台灣軍艦命名與中國雷同,未來是否將改進?當時胡局長僅回答說:「國軍不涉意識形態,一切施政以《憲法》為依歸」。殊不知這些以中國山川地名和歷史人物來命名,正是大中國意識形態的作祟。即使沒有重新制憲或修憲,在現行《憲法》之下,以台灣的山川地名、台灣歷史人物來命名,會違背《憲法》嗎?

部隊的臂章、徽章充斥中國圖騰

國軍所屬部隊的臂章、徽章的圖案,充斥著大量中國圖騰。這種現象,近年漸為國際媒體所關注。《詹氏防衛周刊》駐台特派員Wendell Minnick為文指稱,台灣士兵制服上單位臂章中的國家領土圖形,通常是中國,國軍所有部隊的臂章或徽章,沒有以台灣為象徵的圖形。Wendell Minnick將台灣軍方所面臨的認同危機,列為國軍對中國作戰的不利因素。


中國長城的圖案竟然出現在台灣軍人的臂章上(圖:李筱峰提供)


聯勤的飛駝軍徽(圖:李筱峰提供)


陸軍234旅「長城」隊徽(圖:李筱峰提供)

《Asia Times Online》2004年4月號一篇〈2006年:令台灣憂心的一年〉文章中,外籍記者也描述國軍的大中國思想。軍隊的認同危機,卻是不爭的事實,在〈台灣軍方的認同危機〉中,作者Wendell強調,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想法仍然在軍中獲得強烈迴響,例如:士兵制服上單位臂章中的國家領土圖形,通常是中國,而不是台灣。Wendell舉例指出,陸軍第6軍團、第8軍團、第46師以及陸戰隊臂章,都是中國的形象,第117師步兵旅的臂章則是一隻老鷹站在中國大陸上,第34師、第157步兵旅以第200摩步旅的臂章則有萬里長城的圖形。

Wendell以走遍台灣國軍部隊的經驗說,「沒有一個部隊的臂章或徽章是以台灣為象徵的圖形,造訪全台軍事基地的訪客,無論如何都看不到這樣的圖形」;「對台灣入伍服役的男子而言,中國是整個軍旅經驗的中心議題」,甚至連海軍艦艇的命名也是以中國為主;他認為「台灣軍方面臨了認同危機」。(詳見2005-02-13《台灣日報》記者洪哲政專題報導〈國軍中式徽章?暴露認同危機〉)

如果我們台灣的軍隊不能立足於台灣的土地上認同台灣,卻認同中國,則再好的武器、再精湛的戰技,都是枉然;如果我們民主的台灣,還存在著效忠一黨的黨軍,台灣的民主將非常脆弱。認同中國黨軍的存在,將不知為何而戰,為誰而戰,這是台灣最大的憂慮!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筱峰

李筱峰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名譽教授、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曾任《八十年代》雜誌執行主編,報社記者、編輯、主筆;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教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