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的腳 走趙少康的路

台北市長選情波雲詭譎,有如重演二十四年前「三國志」情節。

一九九四年台北市長之戰,是選舉史上的經典戰役。當時解嚴未久,直轄市長首度開放公民直選,國民黨提名末代官派的黃大洲挑戰連任,陳水扁則擺平「長扁情結」脫穎而出,從國民黨分裂出來的趙少康(新黨尚未成立)也來勢洶洶,類似二○○○年的「連宋家變」。

李登輝指定的嫡傳黃大洲,形象保守,缺乏個人魅力;趙少康口才犀利打出「中華民國保衛戰」口號,預告了國民黨的統獨路線分裂;民進黨的新星陳水扁,首度跳脫悲情訴求,以「快樂希望」航向未來。

投票的結果是,陳水扁以四十三.六七%贏得選戰,趙少康的激情路線,催出了三十.一七%的族群基本盤,溫吞的黃大洲則以二十五.八九%落居第三飲恨。

時隔二十四年,歷史彷彿又重演了這一幕。

如果沒有重大意外,國民黨由丁守中出線似乎已成定局,他與當年的黃大洲,無論年齡、資歷與形象都非常類似,處境則大有不同,國民黨已無中央執政資源,丁也非天子門生,無論兵馬糧草皆需自籌,一切都要靠自己。

最大的差異在出了一個非典型的柯文哲,四年前他以政治素人無黨無派號召,獲得白色力量的認同,逼使綠營禮讓以期瓦解藍軍,蔡英文以首都市長換得總統寶座(雖然不是主要原因,但台北市大贏朱立倫二十一萬票可證),無疑是相當划算的一筆交易。

經過三年多的磨合,柯文哲不僅與綠軍神離,連貌合都顧不上了,柯文哲為自己的政治前途做出了選擇,從他慣常展露的政治語彙來看,他和綠軍的「台灣價值」南轅北轍,獨派對他已無懸念。從意識形態(崇拜雍正、毛澤東,推崇鄧小平、蔣經國),以及「兩岸一家親」兩岸政策主張來看,柯文哲某種程度神似當年的趙少康,新黨郁慕明挺他,宋楚瑜也不排斥他,柯也自信能挖到淺藍到淺綠的中間一大段,說他是大漢國族主義也不為過。

假如重演二十四年前的三國志,丁守中繼承正藍,綠營自推強棒,柯文哲就可能被擠壓成為當年的趙少康,民進黨未必需要如此絕望怯戰。

問題在,民進黨到那裡找當年的陳水扁出馬一戰?前提是蔡英文必須捨棄「私心」,以黨的最高利益為念。

(作者為新北市業餘投資人)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