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自治?還是派系自治?

從經濟尋租理論來看台大校長選舉紛爭

 

     日前公共電視有話好說節目談論台大校長選舉, 從節目中的對談,不難看出大學校內的派系運作影響選舉校長。其中來賓台大獸醫系公共衛生組周崇熙教授的發言,讓我想起在台科大教學生涯的經驗。擅長謀略且志在校長職位者,遠在校長選舉前就下足基本功,做什麼呢?透過教授間的各種聚餐,藉機分辨各個教授的本性是否屬於耿直型或忠貞型。資訊不足辨識的時候,各系的樁腳就承擔了呈報資訊的重責大任。然後,校長候選人會在各院系之間串聯這些忠貞型的支持者,做為日後校長選舉過程中「工作分派」的參考。


(圖/擷取自YouTube公視有話好說)

      不論在營利型組織如企業,或者在非營利型組織如大學,我們總是會看到不少經濟理論所稱「尋租」(rent-seeking),尋租者彼此串連玩弄組織規則,追求他們循規蹈矩無法獲得的利益(Economists call this kind of behavior “rent-seeking,” which is another way of saying “gaming the system to make more money than you've earned.”)。台灣的大學組織內部是否已經被這些尋租者的派系所掌控?最簡單的判斷法則:觀察這個大學的歷年校長是否都產生自該大學內部的教授?如果是的話,這就顯示出這個大學內部派系已經強大到可以阻絕任何外部來的競爭者。能夠滿足這個條件的台灣高等學府非台灣大學與台灣科技大學莫屬。

      什麼樣的條件能夠讓這種尋租派系強大到這種程度?答案是:校長候選人要夠陰,忠貞型教授要夠悍;這也是任何威脅利誘人民的獨裁政權,能夠屹立不搖的條件。首先,我們來看忠貞型教授如何蠻悍?如果觀眾仔細觀察台大獸醫系公共衛生組周崇熙教授有話好說節目的發言,就可以歸納出以下幾種的模式:

一、實問虛答 ─ 對於賀德芬教授指出管中閔教授違反各種兼職法令,周崇熙教授問東答西,太像政客面對實問卻虛答的行為模式;

二、強詞奪理 ─周崇熙教授在節目中故意喝一杯水,然後問其他來賓,他喝的水是溫水還是涼水?來證明校長遴選委員會的局外人,不知內情,沒有資格評論校長遴選委員會的決策。猜測喝涼水或溫水可以證明什麼道理?又見台灣政壇的柯文哲式無厘頭論述!

三、做賊的喊捉賊─不斷攻擊他人是政治黑手,卻掩飾派系的黑手早已伸入大學校長選舉過程中,隱藏管中閔校長候選人擔任台灣大哥大獨立董事的關鍵訊息。管中閔教授宣稱校長候選人表格由他人填寫,難道也由他人代為簽名?尋租派系玩弄校長遴選制度,鑿斧斑斑,正是尋租社會理論所指的政治勾結行為。

四、玩弄悲情牌 ─述說他們不得已被逼上街頭,意圖獲取社會大眾同情。但最關鍵的原因卻說不清楚,為何非管爺當校長不可?由這個問題衍生另外一個問題:這些教授為何這麼效忠管爺,不斷地為他瞎掰?除了為了派系利益,支持管中閔還有什麼好處?

      「國家昏亂有忠臣」,大學組織何嘗不是如此。台大歷經這幾任校長,學術論文掛名、抄襲事件不斷發生,台大學術地位下滑又豈是偶然!

      看到台大這一連串的校長遴選風波新聞,與作者親身經歷過的台科大校長遴選經驗太像了。校長候選人知道要躲在後面當一個藏鏡人,由他的左右手出面擋子彈,以及攻擊對手。不論是擋子彈或攻擊對手,這些左右手為了護主,強詞奪理,指鹿為馬在所不惜,例如:公開宣稱在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舉辦的學術研討會,所發表的東西不是學術論文。針對台大管派教授為支持管爺任校長,荒腔走板的學術論文定義,藏鏡人為了不打擊支持者的效忠熱誠,不惜讓台大與台灣學術界在世界學術史上留下一個大笑話。

      不論是管爺或其擁護者,他們都自視甚高,但是台灣民眾不要有不切實際的期望,期望教授的道德水準高於一般社會大眾。當年王又曾掏空公司,潛逃海外,媒體曾經調查員工是否可能為自身利益掩飾老闆掏空公司的罪行。調查結果顛覆傳統的看法:學歷愈高,越可能幫忙掩飾老闆的罪行;學歷越低,反而越誠實,拒絕屈服於權貴的要求。在中國帝制文化薰陶之下,中國文人無行連中國人都厭惡。台灣的教授們應該多多揭發這種教授的行徑,才能徹底改變台灣的學術文化。

      這次台大校長選舉,管派成員高喊大學自治。我們最怕的是:大學自治變成大學內部派系壟斷大學管理職位的擋箭牌。為了達到提升高等教育品質的目的,校園民主必須避免兩種狀態產生:

一、人民不參與的民主,必定淪落為派系掌控的選舉 ─當大學教授們關起門來做研究和認真教學,不想惹是非,大學內部從校長到各個行政管理職就淪為派系的囊中物。就像一家企業為派系所掌控,期望這家企業變成一流企業,只是天方夜譚罷了。台大能否成為世界一流學府,道理亦同。從個別教授的角度來看,隱忍不發,只會造就派系橫行,他們掌握各個層級的管理職。在大學自主的大帽子之下,利用學校所謂淘汰的評鑑機制,不乖的教授就會變成被剷除的對象,特別是那些年輕的教授更容易成為派系威脅利誘的對象。

二、資訊不對稱(asymmetric information)的代理問題(agency problem)源頭不解決,徒留派系操控空間 ─盡忠職守的大學教授們將有限的時間與資源分配在研究與教學,已經是蠟燭兩頭燒。面臨從系務、院務到校務的各種參與任務,資訊不對稱的問題隨著層級越高,越來越嚴重。校長選舉就是資訊不對稱最嚴重的一環,此時派系非常容易透過壟斷資訊,誘導全校師生投下錯誤的一票。這些掌權派系透過行政權力,建立各種機制,提高反對意見資訊的流通成本(transaction cost),狙殺各種可能挑戰掌權派系的機會於無形。

      管爺「校長」的台大風波,根本不是大學自治的問題,那是口中北京烤鴨飛掉的問題。唯有避免以上兩個狀態的校園民主,才能排除大學校園派系隱性勾結(implicit collusion)的難題,大學自治也才可能提升台灣高等教育的品質。

 

作者:林維熊

策略經濟學家,堪薩斯大學經濟博士,台科大企管系退休副教授

< 資料來源:綠色逗陣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