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正義、夢

 

轉型正義的課題在台灣之所以形成,是二○○○年政黨輪替,中國國民黨下台時的事。成為政治工程則是二○一六年,民進黨再度執政,蔡英文政府要加以實踐的事。

若以南非曼德拉改變白人專政的一九九○年代中期,屠圖主教在轉型正義處理的他山之石比較,時間約當李登輝經由人民直選擔任總統,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但當年李登輝如何能推動轉型正義工程?

如以戰後德國,從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在美蘇英法等同盟國主導的紐倫堡大審觀之,超過半世紀以上,不斷在轉型正義進行的努力,不只是政治而落實在文化。台灣若僅在政治權力形式改變,只重視權力,難以落實轉型正義的實現。

促轉條例已立法,促轉會正準備成立。黃煌雄的主委人事案,因他在馬政府期間的某些政治作為而被挑戰,似有瑕疵。黃煌雄的政治經歷從黨外到民進黨期間,曾擔任多屆立委的他,甚至曾推動台灣新國旗、新國歌,也有文化想法。但二○○八年,馬執政披上羊皮,一些人似乎誤上賊船,張博雅從中選會到監察院的行止,也一樣讓人非議。許多反對中國國民黨,對黨國曾多所批判的知識份子、文化人、改革意識論者,甚至標榜左派者,也留下這樣的紀錄。中國式文化在政治上有太多黑暗的邏輯,是會吃掉正常人心的。

不具罪感,也不具恥感的文化,對於轉型正義的處理缺乏核心社會條件。侯友宜繼講出當年鄭南榕殉道事件、逼迫鄭南榕死路是他「少救一人」詭辯後,又對行政院長賴清德在一場有關言論自由的研討會致詞提到當年他的事,回應「國事如麻,賴院長應多關心國事。」說自己問心無愧,毫無悔意。認錯道歉那麼難?

戰後德國的轉型正義處理,除了德國的文化條件起作用,宗教信仰、世界的關注,都有影響,戰勝國對納粹罪責的處理也有壓力作用。南非打破白人專政,黑白共治是有國家共同體意識的,宗教也提供力量,從真相到和解的轉型正義提供了新範例。

台灣呢?一些附和黨國體制的軍頭在清明節(當年硬是因蔣介石之死,訂在四月五日,再將此日訂為並非固定的清明節),群集頌讚蔣介石之偉大。亡其國、獨裁專制、甚至失去台灣國家條件之過,視而不見。這些靠蔣介石的黨國庇蔭一輩子,在隱約看見台灣新國家之時,傾慕著共產黨的新中國,敵視民主化發展,轉型正義的處理在台灣面對的是許多困窘,考驗著新國家共同體的發展。

(作者李敏勇,詩人)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鏗鏘集》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