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煌雄的蔣渭水進化論

 
行政院促轉會主委被提名人黃煌雄前天在立法院表示,他「長期守護蔣渭水所代表的台灣精神,這份長達40年的可貴情操,竟被扭曲為消費蔣渭水、連結為求官」,他要表達嚴正的抗議。這顯然是在回應我對他「利用台灣史、消費蔣渭水,出賣集體尊嚴換取個人官位」的指控。

我與黃煌雄先生結識於1987年,當時我是跑立法院的報社記者,極為景仰這位黨外民主前輩。我與黃先生並無個人恩怨,沒有理由污衊他。日後從事台灣史研究,我才注意到黃煌雄對蔣渭水論述的變化,吃驚之餘對這位民主前輩的印象完全改觀。

黃煌雄很早就研究蔣渭水,但是蔣渭水的形象在他的研究中多次轉變。他在1976年戒嚴時期出版《台灣的先知先覺者-蔣渭水先生》,其中有許多中國民族主義用詞,也強調蔣氏對孫中山的崇拜之情。可是黃煌雄在〈自序〉中說明,此書的目的是要介紹「蔣渭水精神」,即「民族的反抗精神、殖民地歧視政策下被壓迫民眾的反抗精神」。黨外運動時期彰顯蔣渭水的反抗精神,寓意不言可喻。

將蔣渭水送國民黨

1992年,台灣民主化、本土化運動浪潮濤濤向前,黃煌雄對該書做了幾項大幅度的修訂。第一、將書中民國紀年全部改為西元。第二,大幅刪減蔣渭水對孫中山、中國國民黨、中國民族認同的文字。第三、不再使用蔣渭水的「民族認同」(政治認同),而改為「漢民族認同」(血緣認同)。書序強調,「台灣人意識及台灣民族主義的興起」、「台灣近代民族運動的主體性」、「決不能將漢民族認同視為台灣近代民族運動追求的最終目標」等等。名為《蔣渭水傳:台灣的先知先覺者》的本書,是將蔣渭水定位於台灣主體性、台灣民族主義色彩最為鮮明的時期。這年年底國會全面改選,黃煌雄以民進黨籍當選第二屆立法委員。 

2000年民進黨執政後,台北市長馬英九在本土化潮流下開始經營台灣史。2005年接替連戰出任國民黨黨主席後,更公開宣示「要尋求國民黨與台灣歷史的連結」。而民進黨則因執政失敗,形勢日趨黯淡。就在此時,2006年1月,馬英九透過台北市文化局重製蔣渭水大眾葬紀錄片活動,首次與黃煌雄接觸後,黃煌雄也開始參加國民黨活動,《聯合報》分析黃煌雄因監察委員提名需要國民黨立委支持、馬英九則為2008年總統大選,「兩人互取所需,促成日後合作的可能性」。(2006年2月10日報導) 
未幾,黃煌雄第三度出版蔣渭水傳記(2006年4月),書名大幅轉向,變成《蔣渭水傳:台灣的孫中山》。書序中表示馬英九一再宣稱要連結台灣,將蔣渭水畫像高高掛在國民黨中央黨部的大門外牆上,這是國民黨第一次對「台灣的孫中山」表達最誠意的敬重;「蔣渭水已成為朝野共同尊敬的歷史人物」,「未來甚至可成為兩岸真實有效的歷史連結」,新書發表會並邀請馬英九同台。本書不再強調蔣渭水的反抗精神、和台灣主體性,而是凸顯蔣氏與孫中山關聯。黃先生將蔣渭水送給了國民黨。 

之後黃先生與馬英九密集出現在蔣渭水相關的活動,營造國民黨與台灣史的連結。隨著總統大選的熱度增加,活動逐漸推向高潮,2007年7月黃煌雄舉辦台灣民眾黨創立80周年紀念活動,促成國、民兩黨候選人馬英九、謝長廷對談「蔣渭水精神的當代意義」。2008年馬英九當選總統,6月提名黃煌雄擔任監察委員並獲立法院通過。 

其論述尚在演化中

黃煌雄在戒嚴時期研究蔣渭水,確實有其貢獻。蔣渭水家屬感謝黃煌雄,就如同他們也感謝馬英九市長時期對蔣氏歷史的重視一樣,不難理解。但是,蔣渭水卻也成為黃先生專屬的政治資本,其歷史意義和形象隨黃先生不同時期的政治需求而改變。黃先生如今被提名為促轉會主委,他終於又回到原先「守護蔣渭水所代表的台灣精神」。

值得注意的是,黃煌雄的蔣渭水論述尚在演化中。2010年起,黃煌雄的台灣研究基金會積極與中國統戰機構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合作,糾集台灣史學者前往北京舉辦蔣渭水研討會。出席致辭的促進會副會長辛旗,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聯絡部副部長、解放軍少將,曾參與中共《反分裂國家法》起草制訂,並插手台灣高中課綱「微調」問題。

2013年第二屆蔣渭水思想與事蹟學術研討會,柯文哲也被網羅前往參加。黃煌雄發表專題演講《蔣渭水與台灣精神-兩岸歷史的連結點》,他推崇2005年連戰與胡錦濤會晤,是國共現實面的連結,「但從政黨到兩岸人民之間,特別是到台灣人民之間,似乎缺少一個歷史連結」,「正好得以蔣渭水『台灣的孫中山』這一歷史身分,銜接兩岸人民之間有待填補的歷史連結」。

這次,黃煌雄先生打算把蔣渭水送給誰呢? 

台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