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的真面目

 

 
 
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王維〈少年行〉
 

200919日本來停辦多年的司法節祝大會,在陳水扁總統於20081111日被收押之後,決定恢復舉辦。該日雖然不是週末,但司法院與法務部高官雲集在「國軍英雄館」,欣賞平時一板正經的司法官演出歌舞節目。司法節起自1943年,國民政府收復列強在中國的租借地、廢止了不平等的「治外法權」,為了紀念而設,所以有表彰「司法獨立」的重大意義。
 
法官與檢察官們共提供了8個表演節目,但最賣座且一直流傳到今天的,只有一齣「俠客行」舞台劇,是由台北地檢署的慶啟人主任檢察官籌劃。據慶主任在演出後表示,這齣戲的發想就像其標題,是要表現檢察官辦案時的「俠骨柔情」;也因為這句話,許多人一直到現在還是以「俠女」稱呼她。
 
但對尖尾以及一些具有相同DNA的朋友而言,這齣戲不只沒有詮釋出俠客仗義行俠的風骨,反而形同污衊了司法正義的精神。原因就是其中最重點的一個橋段,是一位女檢模仿陳前總統被收押時的情境:高舉被上銬的雙手、高呼「政治迫害、法警打人」,引起全場哄堂大笑。事實上,此後一段時間,全國電視新聞亦不斷播放這段畫面,甚至成為國際媒體的報導對象。西方法學教育與人權觀念到底有深厚基礎,以致馬英九總統在哈佛大學的老師孔傑榮教授難耐怒火,在〈美聯社〉的專訪中說:「這簡直不可思議,… 把台灣的司法搞成馬戲一樣。」
 
 
2009年司法節慶祝大會上司法官編導舞台劇諷刺陳水扁遭收押,圖片來源:蘋果日報網站
 
以平反司法迫害為己任的尖尾,當然不會放過這段羞恥的記憶,所以上任月餘就正式立案展開調查,並在這兩週陸續約詢兩位「俠女」,她們接到通知也都爽快答應前來。正在心中暗喜,這份工作也不會太難嘛,不料卻是意外連連的開始。
 
先約談的是擔任主角的女檢,一付胸有成竹的表情。我問到模仿阿扁的動機,她回答:「那時忙得要命,我根本不知道有扁案。」「那妳模仿誰?」「忘記了,過去有女煙毒犯這樣做。」「可是媒體都說是模仿阿扁?」「那難道要我去告媒體嗎?」「這樣說妳們被冤枉了,為何不向上級反應、對外澄清?」「他們會理嗎?」「這齣戲總是讓陳總統覺得受羞辱,妳願意表示歉意嗎?」「我沒做的事,何必道歉?」
 
哇,大概見慣了嫌犯「翻供」,竟然使出「死不承認」這招。我事後問了一些檢察官、包括當年特偵組的一位組長,都異口同聲表示在他們職業生涯中,不曾見過有人會做出這樣的動作。更遑論高喊「司法迫害」。所以在我眼中,這位俠女如果不是太健忘,就是選擇性遺忘,與王維「縱死猶聞俠骨香」的敢做敢當,未免差距太大。
 
至於那位主任檢察官用的是另外一招。星期一約定的時間,與幾位調查官恭候她的大駕,結果左等右等等嘸人,打電話想去提醒,又沒人接聽,我們還以為是被放鴿子,打算再約一次。不料到了下午,一樓櫃台送給29位委員各一份慶女俠的「迴避申請書」,說本人自始擺明要彈劾「辦綠不辦藍」的司法敗類,立場偏頗,所以應該自動迴避辦理此案。
 
雖然說早有法界人士給我預警,說〈法官論壇〉網站裡有人主張用「迴避條款」阻止干擾我查案,但沒有想到是由這位女檢率先使出這個「奥步」。王維的「俠」是要「孰知不向邊庭苦」,以沒有被派到最危險的邊疆戰場為苦,今之俠客則以迴避交鋒、未戰先走為得計,不但沒有敢做敢當的豪氣,連正面迎戰的勇氣都欠缺。
 
想不到一齣〈俠客行〉,映照出兩位司法界「俠女」的真面目;對照起阿扁親口對我所說:「如果她們願意表示歉意,我可以選擇原諒,把過去的事放下」,或許大家對「俠客」的意義,會有更深的體認。
< 資料來源:尖尾週記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陳師孟

陳師孟
經濟學家,出生於美國馬里蘭州,祖父為蔣介石文膽陳布雷,父母皆為蔣介石同鄉浙江人,1歲後(1949年)隨家人自美遷台。曾任台北市副市長、總統府秘書長、民進黨秘書長。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退休,2020大選後請辭監察委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