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媒體當成觀察指標

觀察報紙跟雜誌是一個很好的指標,但要做到客觀地看待媒體背後的出資者,以及長期觀察編輯的更換與立場,有時候就不有趣了。我的意思是,把媒體當成觀察指標,比看成真實民意輿論來的有意義,同樣的可以放到網路媒體,跟PTT等網站。

好比說,某顏色的人都說自由是綠的,這大家都知道,但這顏色的人真的知道自由其實主要代表綠色的那一派嗎?知道的,就會知道,不知道的,就會一直跳針反正都綠的。嘛,真要分析,連編輯跟記者的名字你都要有點概念。

同樣的旺旺跟聯合也是,不過UDN自從文化買辦的地位被旺旺搶走,又走掉一批理念不合的老黨國,現在狀況其實比較偏泛藍文化階級觀點。

水果報又是另一件事,早期只看銷售量,後面開始插乾股,加上創辦人很吃大中華那一套,所以讓某個泛藍派系的編輯進去。自此連周刊都變調,所以有長期看的人,在16年以前,應該會常常發現,原本一到四都四平八穩沒特定政治觀點的,怎麼星期五突然大轉彎,排版變了、內容重點也很突出?當然啦,16年後狀況又有些變化,主要還是跟換黨後,黨產會跟檢調老大換人,很多事情不能明目張膽,導致金脈斷了一半,編輯的意向當然多少有變化。

像今天早上,昨天事情據說鬧那麼大,數以千計的人參加,而且編輯向來在這事情上面特別喜歡偏某前總統。怎麼頭版變成郎神引退,二版還把昨晚據稱全國響應的大事件,正反意見版面並排?然後三版就變成星際大戰cosplay。再配合社論的人跟意見,去看看其他幾家報紙的重點,你會大概抓到現在輿論風向,跟實際上在意的人,比例大概多少。

這不是不能砸錢去帶風向,只是要在全國性頭版,加上沒有政府壓力下去做,你可要花很多很多錢,效果還不見得有。相比之下,幾十萬就夠在一個議題上席捲PTT整版。

另外,昨晚米中開個會議,想也知道不會有結果,今天各位可以看看各家媒體網路消息,其實真的可以很清楚顯示其立場。像是UDN強調的是破局的遺憾,然後把美國要求的自由貿易開放,解釋成要求貿易保護,這種早有定見的意識形態,但至少內容敘事沒有很詭異,算解讀問題。旺旺那邊就兩碼子事,差很多。再去看看自由,其實不怎麼能代表綠色英派的立場,但可很多泛藍朋友超喜歡這樣解釋,我也不懂這心態是為何,解釋半天還是認為有一種神祕的無上力量在主導綠營。

嘛,假日就先聊到這樣,過幾天看這周的雜誌,還有幾家商業性的刊物會怎麼解釋米中貿易談判,後續狀況更有趣。我現在比較想看換老闆後的新新聞怎麼調整走向,金主壓力可是很大的,還有商周的預言功力到底會又增加幾成。

連傅利曼最新發言跟過去比都算轉彎了,米國那邊的主流意見已經變了,這當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雖說我們小老百姓也沒參與能力,不過增加點日常趣味也不錯。

#當觀眾比當演員有趣
#入戲太深就看不懂劇本了

< 資料來源:王立第二戰研所@eoiss.blog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