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輪替 大馬仍待努力的事

 

馬來西亞周三(9日)舉行國會大選,由前首相馬哈迪組成的在野「希望聯盟」,取得121席,奪下執政權,是馬來西亞61年以來首次政黨輪替。法新社

呂秋遠/律師

馬來西亞在前天(5月9日)舉行國會大選,由將近1500萬選民選出222席國會議員。馬來西亞是內閣制的國家,因此取得過半席次者就有組織政府的權力,過去61年,馬來西亞都是由巫統主導的國民陣線執政,然而本次大選,92歲的前任首相馬哈迪決定出馬,組成土著團結黨主導的希望聯盟,挑戰執政黨。選舉結果陸續公布,希望聯盟擊敗國民陣線,終結了61年的國民陣線政權,首度達成政黨輪替的目標。

其實在2013年的國會大選時,國民陣線敗象已露,在野陣營的全國得票率,首次超越執政黨,只是在單一選區多數決的選舉制度影響下,在野黨並沒能取得過半數席次。因此,本次大選執政黨嚴陣以待,透過許多方式意圖影響大選結果。例如在今年3月的選區劃分中,執政黨就以惡名昭彰的傑利蠑螈(Gerry Mandering)方式重新規劃選區,造成有選區7000人就有1名議員代表,但是也有選區是10萬人才可以選出1名議員。而國會通過《假新聞法》以控制言論自由,也讓新聞自由度下降。甚至在決定大選日期上,選委會還特別選定星期三投票,並且宣布不放假,意圖降低投票率,後來在群情譁然下,才又宣布放假。而其他舞弊、假選票等等的傳聞也多有所見。

然而,在種種不利因素下,希望聯盟還是以壓倒性的勝利擊敗國民陣線。其原因究竟為何?當然,一場選舉的勝敗,絕對不是一個因素可以造成,特別是要扳倒已經執政61年的執政黨。馬哈迪身為國民陣線的前任領導人,與前任副首相安華和解,促成在野黨的團結,是在野黨勝選的因素之一,而納吉為首的國民陣線的貪腐傳聞已久,特別是一馬公司(1MDB)的調查中,有7億美元的鉅款流入納吉的私人帳戶中,也是對於納吉與執政黨造成重創的因素之一。然而這些因素都不是執政黨的主要敗因,畢竟這些問題只有知識份子、青年等關心。

真正的癥結點在於2014年4月,執政黨課徵6%的消費稅,這項補充財政漏洞的措施,對於一般民眾的打擊才大。雖然馬來西亞在這段期間的經濟成長依舊,但是主要受惠者為電子產業,一般民眾並未得利,反而中小企業因為消費稅的原因,紛紛傳出倒閉的情形,對於原本支持國民陣線的基層馬來人來說,消費稅造成物價高漲,薪水不夠用,並未明顯感受經濟成長的結果,這才是基層馬來人轉向的主要原因,民生議題還是主導了本次的選舉結果。

因為經濟因素,馬來西亞總算達成首次的政黨輪替,然而未來如果要形成穩定的民主政局,還是需要更進一步的青年參與。由於馬來西亞的投票採取登記制,本次登記的選民結構中,還是有三分之二的年輕人選擇不登記投票。民主意識的深耕與公民參政的理念還是需要進一步努力。畢竟馬哈迪年事已高,還是過去國民陣線的代表性人物,初嚐政黨輪替以後,如何透過正常的民主監督方式,達成多黨政治的穩定政局,並且廓清過去的沉痾,是大馬年輕人可以繼續努力的方向。

<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論壇〉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呂秋遠

呂秋遠
律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