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失求諸野、「理」失求諸野

 

 
“一個違法入獄的受刑人,看著不公不法之事天天上演,那他即便是真心悔悟,想奉公守法、重新開始,難保不會因此信心動搖,甚至進而在出獄前,埋下了以強欺弱的仇恨因子回到社會。”
 
如果不告訴你上面這段話出自誰的口,你或許會想是尖尾自己說的,其實不是;這段話來自南部某監獄一位受刑人的陳情信。全信大意是在檢舉一位獄所管理員,平時對一些「國王(典獄長)人馬」包庇縱容,賭博打架滋事裝做沒看見,但對其他受刑人則大呼小叫,態度惡劣。若接到抱怨或檢舉,則一律以「查無違失」或「已令改善」回覆,結果這些底層「吹哨者」吹破嘴,也只是得罪當道,甚至反而成為眾矢之的。
 
 
 
 
擔任尖尾剛過一百天,收到各地獄所的投訴少說也有二十封,過去大都是交由本院業務處去函關切就算,但這一封我禁不住親自回信。他究竟犯了什麽罪,我不知道,只聽說該監獄關的都是男性重刑犯,所以他在入獄前很可能並非知書達理的人,可是信中簡單幾句,寫得令我動容,為什麽呢?因為他並不像其他人,為自己的遭遇抱怨一頓而已,他講出一個在上位者的盲點,就是人乃是從環境學習的動物,若是所處的環境中,握有權力的人都不知道公義為何物,一個人即使想要向善,到最後也會半途而廢。矯正教育如此、社會教育何嘗不是?監獄中如此、大社會裡何嘗不是?
 
今天台灣社會不正是如此?大家看著「不公不義的事天天上演」,而且是有權有勢有錢的一批人輪流主演,退將們、壯士們、管爺們、郭董們、馬友們、白狼們、黃安們、藍委們、紅媒們、黑幫們…,我們即使關在家中、足不出戶,電視與報紙上仍然被他們的消息佔滿,躲也躲不掉。台語說:「教歹嬰仔大小」,難怪許多青少年逞凶鬥狠、吸毒飆車、不務正業,因為他們心裡不知不覺中,「埋下了以強欺弱的仇恨因子」,再多來自家庭、學校、宗教的「愛的教育」,也只是螳臂擋車。
 
一位受刑人會有這樣的體認,讓我想到「禮失求諸野」的古訓,或許更正確地說,是「理失求諸野」。孔子認為「禮崩樂壞」要由鄉野草民處尋回,但禮樂崩壞到底只是外在舉止的粗魯而已,如今更可怕的是喪失理智的強勢族群、不知反省的權貴階級,以各種歪理邪說誤導輿論,讓社會由「不知禮」更墮落為「不講理」,以致於我們得要從一位受刑人口中學到教訓,能不悲哀乎!
< 資料來源:尖尾週記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陳師孟

陳師孟
經濟學家,出生於美國馬里蘭州,祖父為蔣介石文膽陳布雷,父母皆為蔣介石同鄉浙江人,1歲後(1949年)隨家人自美遷台。曾任台北市副市長、總統府秘書長、民進黨秘書長。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退休,2020大選後請辭監察委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