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五四運動看新五四運動的荒謬

-從管案看在台中國學閥的真面目-

 

挺管者在台大傅鐘下靜坐,台大前校長李嗣涔還說出不倫不類的話,說:五四運動是100年前的事,如今又來一次,今天的政府比軍閥還不如。而整個活動後來跑來了馬英九、洪秀柱與李鴻源等人,於是一場在表面上是爭取大學自治、學術自由的運動,終於慢慢揭開了真面目。圖/張家銘

挺管者在台大傅鐘下靜坐,台大前校長李嗣涔還說出不倫不類的話,說:五四運動是100年前的事,如今又來一次,今天的政府比軍閥還不如。圖/張家銘

一、管中閔案拉開了學界的黑暗面

教育部決定,要求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重新遴選台大校長,演變成「拔管」、「挺管」的爭議,結果在「五四運動」99週年的紀念日上,挺管者硬把挺管與五四運動胡亂扯在一起,發起「新五四運動」,其訴求是要捍衛「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牛頭不對馬嘴。

挺管者在台大傅鐘下靜坐,台大前校長李嗣涔還說出不倫不類的話,說:五四運動是100年前的事,如今又來一次,今天的政府比軍閥還不如。而整個活動後來跑來了馬英九、洪秀柱與李鴻源等人,於是一場在表面上是爭取大學自治、學術自由的運動,終於慢慢揭開了真面目,也就是:一群假借大學自治之名,而展開挺管私利的學界人士,其實就是學界中的藍色力量,他們長期以來不必受到人民的監督,並且在學術自由這個保護傘的庇護之下,在大學形成了一股「本土勢力難以進入的龐大支配勢力」,他們不必隨著時代的改變而改變,所以他們就成了國民黨意識型態的最強烈者,而他們對於台灣社會的民主發展,具有很深的敵意,也因此他們與中國密切來往,甚至不惜出賣台灣的反動傾向就特別清楚。

如果用一句不好聽的話來說,學界裡,國民黨的反動餘孽最多,而在會出賣台灣的人當中,這些穿著學術外衣的國民黨餘孽也最多。也因此,在這個時候,這些挺管人士提出所謂「新五四運動」實在是對99年前在中國發起的五四運動的莫大侮辱。因為從歷史的發展來看,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都不曾將五四運動的思想,加以發揚光大,甚至是反其道而行。

反倒是台灣的民主運動,使五四運動的主張得以部分落實,更且因為台灣民主運動的發展,使國民黨受到逆向的民主洗禮,這是在台中國人要感謝台灣人的地方,只不過這群中國人,不但不會感謝,反而對台灣的民主深惡痛絕,因為台灣的民主,剝奪了他們做為殖民者原有的特權地位。

二、五四運動

各位都知道五四運動的核心價值就是「德先生」(democracy)與「賽先生」(science),但是這個五四運動最大的目的,就是要把中國人改變成有自覺意識的公民。

※五四運動產生的歷史背景

1、辛亥革命是兼具中國式革命與西歐式革命性格的革命

1919年所爆發的五四運動是一場新文化運動,這場運動與1911年的辛亥革命有著密切的關係。辛亥革命其實是兼具中國式的革命與西歐式的革命(Revolution)的革命,而這個革命的性格就使中國的前途走向複雜化。

因為中國傳統的革命是王朝的更替,或是打破異民族統治的「光復」革命。向來推動革命的主體,是以皇帝為頂峰的士大夫階級,而大眾則是被排除於其外,用孫中山的話來說,中國的革命總是「英雄的革命」,而不是「國民革命」。

但是近代西歐革命的主體是在理念上,具有自覺意識的市民(法文:bourgeois或是citoiyen),因此他們的革命就被稱為「市民革命」。在經濟上抬頭的市民階級,因為在政治上的自覺而使得市民革命誕生。市民革命的展開,固然因為國家不同而有不同的發展,但市民革命會產生的最基本要素,就是市民意識的改變,這個市民革命,就以主權在民的民主思想為支撐點,而建立起自由、平等、博愛的民主體制。

2、必須將中國的「老百姓」轉換成西歐的市民

假如要把西歐革命的成果,帶進至中國革命的傳統土壤當中,那麼不只是要改變政治制度,更必須要把在政治上被排除的民眾,引導至政治當中。因為這個緣故,就有必要使沒有自覺的大眾覺醒,把大眾培養成具有國民意識的國民。換句話說,必須把中國的「老百姓」轉換成西歐的「市民」(Citizen)。

而從1915年起開始扛起這種要「塑造中國民眾為市民」的任務的,就是以陳獨秀、胡適為中心的新文化運動。他們的課題就是要將「被孔教傳統束縛的個人」解放出來,這種解放不是透過皇帝的革命所帶來的「天下之解放」,而是個人的解放,是國民意識的改變,是思想革命。

3、從新青年引爆新文化運動

陳獨秀在1915年發行了《青年雜誌》(隔年改為「新青年」),這給當時的知識青年很強烈的衝擊,於是這個雜誌就一個接一個發表了許多嶄新的主張,於是以民主及科學為口號的新文化運動,就轟轟烈烈地展開。

當時,陳獨秀發表了許多的啟蒙論文,此外,在「新青年」投稿的人有李大釗、胡適、魯迅、錢玄同、劉半農、沈尹默、吳虞等人,他們就成為領導中國思想界的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性格可以簡約成「德先生」(democracy)與「賽先生」(science)這兩個字,而如果加上「打倒孔家店」來說明新文化運動,則可更清楚其內涵。

4、新文化運動的結構

如果我們用三段論法,將新文化運動的思想結構,加以說明的話,那麼我們可以做如下的敘述:

(1)要把傳統的中國社會改變成新的近代社會,只靠政治的改變是不夠的,必須要從根本上將國民的意識,加以改變【思想革命】。

(2)但是,中國的國民意識被「有利於皇帝專制的傳統=孔教(儒教)思想」所毒害,使得「要創造出近代社會,所必要的個人主體性」無法確立【打倒孔教】。

(3)為了要使國民意識從儒教的束縛當中,解放出來,要導入以「民主與科學」為基礎的西歐啟蒙思想,並透過這種「以個人主義為基礎的民主思想」,來打破中國的封建思想【啟蒙思想的導入】。

換句話說,這個新文化運動,是一種以人為本的人本主義(humanism)革命,要透過「對個人與人權加以尊重的西歐思想」去取回「因為儒家的秩序觀、價值觀而喪失的每一個人的人性」。換句話說,這是要把人從「人吃人的儒教」當中救出,因此,這個運動的主角,是啟蒙思想家的孟德斯鳩、洛克、盧梭,這個文化運動,是要以西歐思想為武器,對儒家的優勢展開思想上的攻擊。

5、攻擊儒家的三綱五常,建立新社會—歐化的理論

在新文化運動當中,這些旗手們攻擊儒家的三綱五常,陳獨秀把儒教稱作是「失去靈魂的偶像、過去的化石」。他們批判:在儒教的三綱五常之下,為人之子者、為人之妻者,失去個人獨立的人格,也沒有個人獨立的財產。而新的社會是以個人人格之獨立、與個人的財產權之獨立為前提,新社會所追求的是擁護個人的自由、權利與幸福;思想言論自由是謀求個性的發展,在法律之前,個人是平等的;個人的自由丶權利被記載於憲章當中,即使是國法,也不能加以剝奪,這就是人權。要實現這個新社會,就必須導入西洋式的新社會、新國家的基礎,亦即人權平等的新信仰。像這樣子,以西歐的民主主義,來驅逐中國的傳統思想,正是五四運動的最大特色。

三、侮辱五四運動的新五四運動

各位年輕人或許不知道,我個人在台大讀書的時候,國民黨在台大設了一個「孔知忠辦公室」,處理學生黨員的事務,國民黨在校園內公然活動和教官聯手逼學生入黨,國民黨的小組會議與黨員活動,都是借學校的教室來舉辦,甚至在政治力的介入之下,台大設立了三民主義研究所,要使國民黨的意識形態,滲透至校園內,要把三民主義學術化,即1974年起在台大設「三民主義研究所」,培養許多國民黨在學術界的打手。學校的用人是近親繁殖,許多系的教授幾乎都是清一色的親藍色彩,有很多在海外讀書時,都當過職業學生,而像政治系就是最典型的藍色陣營,具有獨派色彩的教授,很難進入政治系等藍營色彩濃厚的學系。

要升等的人,要被這些人擺佈,要申請科技部的計畫,要被這些人審查。政黨雖然因為民主的發展已退出了學校,但這一群藍色的教授,在大學內卻仍是耀武揚威。這群人講大學自主,其實就是要保護他們在大學內的特權,這種講特權的人,根本就是國民黨殘害人權與大學自治的幫兇,現在居然還敢倡導新五四運動,如果用台灣的俗語來講,這群人是打人喊救人,「賊比人卡惡」。

倒是我們台灣人,應該要好好思考一下:外國人的客座教授,是不可能在國內主張大學自治的,但是藍營的教授們,表面上是本國人,但他們卻是敵視台灣,其賣台的傾向最強,是比外國人更可怕的敵國之民,我們是否還要讓他們繼續掌握台灣的學術界呢?讓學術界與台灣社會具有同質性,是我們接下來要努力的目標。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張正修

張正修
曾任考試委員、開南大學法律系系主任、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兼任副教授、台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