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村上春樹站同一邊

 

 
一個多星期前,「迦薩走廊」的以色列軍隊又殺害了近百位巴勒斯坦人,這是繼2008年底到2009年初、2012年底、與2014年暑期的三次大衝突之後,又一次國際矚目的重大流血場面。兩個不同的民族毗鄰而居,如果不能各自獨立、互不統轄,則縱使都有虔誠的宗教信仰,要和平相處仍非易事。
 
照說這則新聞會讓我想到台灣與中國不確定的未來,但其實真正浮現腦海的,卻是一位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就是在2009年第一次以巴衝突剛結束時,村上在一片勸阻聲中來到耶路撒冷,接受兩年一度的「耶路撒冷文學獎」,這項獎從1963年到去年為止,他是空前絕後的一位亞洲作家,但這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領獎演說:「始終站在雞蛋的一邊」,我相信這不僅讓當時在場的以色列人低頭沈吟,也讓全球所有知識份子對所謂「自由主義」有所領悟。我無法詳細敘述這篇講稿,你必須自己一字一句細讀體會;我只能說:這篇講稿讓我明白自己的「渺小」與「偉大」,也讓我知道今天要怎樣做一個稱職的「尖尾」。

 
村上春樹「始終站在雞蛋的一邊」,圖/AZQUOTES
 
大致而言,村上以雞蛋比喻社會裡的「個人」、以石牆比喻「體制」,雞蛋那層薄薄的殼乃是每個人的人性尊嚴,在巨大冰冷的體制石牆面前根本不堪一撃,但當雞蛋擲向石牆的一剎那,所彰顯的就是以個人的自由意志對抗國家集體意志,所以村上說:「不論石牆有多對、雞蛋有多錯,我始終會站在雞蛋的一邊;至於什麽是對、什麽是錯,來日由他人或歷史去裁判吧。」村上在告訴以色列當局,我來領獎,不是讓你摸頭;村上也告訴我們,小人物「以卵擊石」不但不蠢、而且勇敢、偉大。
 
這四個月來,已經收到超過三百件的陳情,絕大部份都是出自司法的受害者,每一封陳情信我都親自閱讀過。讀著讀著,心中總會想起村上的比喻:這又是一粒脆弱微小的雞蛋,正擲向台灣司法體制那堵石牆。或許雞蛋加減是有錯,但我的責任是站在雞蛋的一邊,再困難也要努力為它找到一絲理由,不放棄為它討回一點公道。畢竟這堵石牆已經藉著「正義」之名,半世紀來在台灣造成多少冤案悲劇,直到今天才開始面臨歷史的裁判,豈能再站在它這邊?
< 資料來源:尖尾週記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陳師孟

陳師孟
經濟學家,出生於美國馬里蘭州,祖父為蔣介石文膽陳布雷,父母皆為蔣介石同鄉浙江人,1歲後(1949年)隨家人自美遷台。曾任台北市副市長、總統府秘書長、民進黨秘書長。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退休,2020大選後請辭監察委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