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不留殘貨」的考驗

距離二月底的連續休市,已過了一段時間,但一直到今日,卻仍在台北市議會不斷被質疑,我想也該陸續對外說清楚,講明白,以免外界持續誤解與扭曲。

回想起二月二十六號傍晚,我抵達第一果菜市場,發現進貨菜車已大排長龍,現場的工作人員依以往經驗預估,到貨件數嚴重超出需求,全數賣完極其困難。按照過往慣例,賣不完且農民不願載回的「殘貨」,會以報廢處理。但我想起辛苦種植的農民,實在難以接受還可以食用的蔬菜,就這麼被毀棄。我請工作人員隨時回報拍賣狀況,同時和幹部們討論:「如何不留殘貨?」

到了二月二十七號早上七點多,我告知台北市政府市場處,因預計會有報廢量產生,是否可以動支購貯基金的經費,採購送社福團體?同時也向農委會報告相關狀況,農委會表示十分願意協助。沒過多久,市場處也回覆,「這是好事」,但「購貯計畫執行項目沒有這項,不宜用此經費。」

面對此一情形,我們仍盡力拍賣,延長拍賣直到中午十一點半,還是有部分蔬菜實在賣不完。記得當時現場的工作人員勸我:「總經理,就照以前那樣報廢吧。」

此時,我做了一個決定,用總經理室的業務推廣費,花費一萬九千塊,買下這些蔬菜,並且請團隊緊急聯絡相關的社福團體,同時透過市場處及農糧署發佈消息,請他們來第一果菜市場載菜。至少,讓農民種出來的蔬菜可以有個歸屬,不必交給清潔公司當做垃圾處理。

但,時間並不等人,下午三點前,市場卸貨場地必須清理淨空,以迎接隔天拍賣蔬果再次進場。待載蔬菜處理的時間只有短短兩個多鐘頭。現場估算,以台北的社福團體,緊急動員取菜的速度,根本載不完這些蔬菜。

正在煩惱時,我想起家鄉的大庄老人公益食堂以及水尾社區發展協會,志工團隊為了讓農村老人家可以聚在一起吃飯,經營得十分辛苦。我想,若可以把這些菜送給老人家們吃,會是一個很好的作法。因此,我也要特別感謝彰化的貨運司機,願意利用空車回返彰化的這趟路程,熱誠、完全不求回報的義務協助,將新鮮的蔬菜送到老人食堂的手上。

經歷過第一次「不留殘貨」的考驗,我除了深深感謝過程中每一位協助的朋友,也希望讓這個政策可長可久,建立制度。因此,自三月開始,北農就已經和食物銀行聯合會等團體商議,也已在四月將和社福團體合作的辦法草案,提送市場處及購貯基金管理委員會審議,朝向制度化努力。

< 資料來源:吳音寧 @WuYinling.1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吳音寧

吳音寧
吳音寧,出生於彰化縣溪州鄉,東吳大學法律系畢業,曾任《台灣日報》、行政院文建會《文化視窗》編輯、彰化縣溪州鄉公所主任秘書。蔡英文政府上任後,獲農委會支持擔任臺北農產運銷公司總經理。 曾獲彰化縣磺溪文學獎、法律文學創作獎首獎、時報文學獎人間新人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