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憲法》的幾點認知

吳主席這段談話,有可能是意在自清,化解他反獨立場不夠堅定流言流語。他的聲明也確是和泛統派時時掛在嘴上,所謂中華民國《憲法》是「統一憲法」之說,不謀而合。特定媒體也報導他是罕見引述《憲法》方式,對「統一」清楚表態。圖/張家銘

吳主席這段談話,有可能是意在自清,化解他反獨立場不夠堅定流言流語。他的聲明也確是和泛統派時時掛在嘴上,所謂中華民國《憲法》是「統一憲法」之說,不謀而合。特定媒體也報導他是罕見引述《憲法》方式,對「統一」清楚表態。圖/張家銘

 

依據報導,上月22日中國國民黨吳主席在一次黨內會議,曾援引「《憲法》增修條文」,指稱《憲法》明定國家最終目的是要以統一為原則。言外之意,是《憲法》和統一不可分,追求統一才是遵守《憲法》,反之即是言行違憲。

吳主席這段談話,有可能是意在自清,化解他反獨立場不夠堅定流言流語。他的聲明也確是和泛統派時時掛在嘴上,所謂中華民國《憲法》是「統一憲法」之說,不謀而合。特定媒體也報導他是罕見引述《憲法》方式,對「統一」清楚表態。

但吳主席和泛統派所忽略,或刻意故作不知的是,所謂「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統一」事實上無法並存,有此即不能有彼,兩者互斥不相容,一旦後者成為事實,則前者必然歸於消失。在此若依照吳主席解讀,該《憲法》增修條文前言即書明「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如此則國家統一,即是《憲法》上所定「終極目標」而已,其理豈非甚明?

吳主席上述這一解說,聽去似也不無道理。但冷酷的現實是,一旦完成所謂統一,該中華民國《憲法》,也即不能存在。所以追求統一,也即無異於追求毀憲亡憲。

今天若談所謂統一,恐怕無人會認為,或膽敢希望台灣能跨海去統一中國本土,或至少能在順應台灣人民期盼前提下完成統一。對台灣人民而言,所謂統一,也只能是被併吞的代名詞和遮羞布。無論文統或武統,台灣的命運都會是「我為魚肉」被併吞消滅。如此則國之不存,《憲法》又將焉附,此理豈非也甚明?追求統一,又豈非和捍衛《憲法》背道而馳?

一旦完成所謂統一,「中央政府」或能恩准台灣仿效港澳,短期內在一國兩制架構下存在,而不硬生生併入「內地」。但對岸縱能暫時接受一國兩制,恐也絕對不能容忍「一國兩憲」現象,允許所謂《憲法》在台灣繼續發功,而勢必代之以某種形式特別法,用以治理台灣特區。

再假定對岸縱又允准「台灣同胞」保留現行《憲法》,但台灣既已落入兩岸同屬一國陷阱,既已恍似獵物頭和半身已被巨蟒吞入口中,整個身軀也勢必依隨蟒蛇上下顎徐徐蠕動而被吞沒,歸於消失。一旦兩制化為一制,中華民國《憲法》又將焉附?

所以,追求統一和捍衛中華民國《憲法》,正是兩樁無法並存訴求。泛統派人士頭腦能否更清醒一些,或說得更正確能否更誠實一些?

更尷尬的一項前景,是對岸政權也走上前蘇聯老路崩潰瓦解,台灣和中國本土也一如東西德前例,歸於自由民主或統一,然而對岸13億人民,對台灣現行這部制定於1946年所謂《憲法》,全然不感興趣,而自行創造出另一部《憲法》,屆時台灣泛統派又將如何因應?是否仍有臉口若懸河,喋喋向人家「曉以大義」,反覆強調依據國爸爸遺教制定的《憲法》不容毀棄?

很奇異的一起現象,是泛統派政客學者固無論矣,即連本土派人士,言談論述間也彷彿把這部所謂中華民國《憲法》,很當一回事,激進青年更似唯知厭惡校園銅像,未見有誰去認真檢視,所謂基本大法的荒唐荒謬,以及其誕生背景之醜惡。說來也很感慨,莫非國人,誰也不甚關心國王有無穿衣服?

本文限於篇幅,只能在該部「中華民國《憲法》」核心精神所在,「前言」的開端數語,聊作檢討批判,應也是所謂打蛇打七寸之謂。

該前言原文是「中華民國國民大會,受全體國民之付託,依據孫中山先生創立中華民國之遺教」,所以要如何如何云云。然而即就此短短數十字而言,也浮現出大小三樁疑問,讓人不能不對該《憲法》的法理基礎,產生懷疑。

其一是當茲所謂制憲時期,中國本土廣大北方已淪為共產黨統治下所謂解放區,南京政府所能有效控制僅是都市縣城,而西北和西南諸省,也是由各色軍閥割據統制。在這一混亂背景下,所謂全體國民又何從發揮自由意志,付託授權該國民大會制定《憲法》?所謂受全體國民付託,說穿了,即是盜用全體國民之名,炮製黨產《憲法》。

其二是當年中國根本即無「孫中山」其人。史書載明國爸爸是「名文,號逸仙」。《憲法》前言把子虛烏有孫中山姓名列入,雖非什麼大事,也很足顯示其粗製濫造。而孫中山一名之由來,是國爸爸流亡日本,曾化名為和式「中山樵」。國民黨人稱呼自家總理,不稱逸仙先生,而稱和式中山先生,難不成也是視他為「皇民」?誠不誣也。

其三也最荒謬的是,制定《憲法》有何理由要「依據孫中山先生創立中華民國之遺教」?且慢說所謂孫文創立中華民國,根本即是謊言,中國當時數億國民,有何義務要去遵奉孫文一人的遺教。應把該等遺教塞給中國人民,又和共產黨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寫入黨章,吆喝全民一體遵奉有何不同?

我前此撰文,曾將台灣人民和所謂中華民國《憲法》,比擬為傳奇故事中的水手辛巴達和海上老人,在此也願再重複一次,作為本文結尾。

阿拉伯傳說「天方夜譚」故事記載,航海家辛巴達曾不幸遇上一位妖異「海上老人」,被其使用詭計騎上肩頭,從此即淪為其坐騎而擺脫不得,只能任由其指揮四處遊走。

台灣近年來瀰漫畏共如虎氣氛,遇有重要決定,例必先考量總書記會有何反應,所以對時下這部《憲法》也不敢輕言廢棄,多少有似辛巴達對「海上老人」之無奈。

但話雖如此,有心人士,也該認真檢視一番這部國家基本大法,是什麼德性,以免仍時時掛在嘴上視為神聖,而徒為識者所笑。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敏洪奎

敏洪奎
1972年曾以筆名「孤影」發表<一個小市民的心聲>,被當時執政當局引為宣傳利器。後因感嘆執政者保守極權毫無進步,開始為文呼籲外省選民放棄敵視心態,理性面對本土化的大浪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