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在政治文宣效益的雜牌民調

 

昨日有媒體公布嘉義市選情的民調,但這次民調可能有四個問題:調查時間過長、調查方法不當、調查範圍不當、結果呈現不當。圖/民報合成

媒體公布嘉義市選情的民調,但這次民調可能有四個問題:調查時間過長、調查方法不當、調查範圍不當、結果呈現不當。圖/民報合成

嘉義市與宜蘭縣在人口上是小型縣市,但這兩場選舉在2018年選戰有其特殊位置,原因在於這是綠營最具象徵意義的民主聖地,孰領先,孰落後,足以牽動整體選戰神經。

習慣採用網路調查結合傳統電話調查的《ETtoday》民調,在6月4日公布嘉義市長選舉的調查結果,在這份調查中,現任嘉義市長涂醒哲僅以0.2%的差距,18.2%比18.0%,略勝現任議長蕭淑麗,獨領風騷的是前任市長黃敏惠,個人獨得31.2%的支持度。

單單從數字看起來,綠營支持者不免憂心。但長久以來,ETtoday民調在專業人看來,本就不在嚴謹民調之列,卻一直對新聞消費者提供民調結果,目的何在,有識者心知肚明。這一次針對嘉義市長選舉支持度的調查,仍然處處破綻,實在有必要把問題再講一次,免得只看熱鬧、不看門道的人,繼續被誤導。

這次民調至少有四個問題:調查時間過長、調查方法不當、調查範圍不當、結果呈現不當。

ETtoday的民調,調查時間過長,完全不符合選舉民調的常規,因為它的調查時間是從3月30日到5月21日,足足52天,正常的民調都會將民調作業時間集中在1天、頂多2-3天內完成,為何要集中時間完成?第一,可以避免不同事件影響受訪者的態度,第二,可以減少民調機構受外力因素的影響,第三,可以避免委託者探知初期民調結果而進行後續「補強」。

52天,有太多事件發生,每一個時間點和每一個事件都會對受訪者產生不同影響,進而影響他們對特定人選的支持,候選人就不是站在一個公平的基礎點。

一份有效、有公信力的民調,調查機構必須能驗證受訪者是否為合格的調查對象,ETtoday的調查方式一直使用「網路調查」結合「電腦輔助電話調查」,網路調查根本的缺陷就是,網路調查完全無法過濾調查對象「是否住在戶籍所在地」、「是否具有投票權」,同時,調查對象不是由電腦隨機抽樣選出,對特定問題可以主動表態,也可以「被動員」來「灌」「藍」,這跟民調基本原則背道而馳。

這份民調持續一項特殊作法:「50歲及以下」使用網路調查,「51歲及以上」使用電話調查。在經過52天、回收3,518份有效樣本數之後,摻雜兩種方式的調查結果,得出黃敏惠31.2%、涂醒哲18.2%、蕭淑麗18.0%的結果。沒有告訴我們的是,3,518份樣本,傳統電話占了幾%?網路調查占了幾%?被動受訪者幾份?主動表態或灌票者幾份?這個問題不解答,黃敏惠的31.2%、蕭淑麗的18.0%,客觀嗎?有解讀的意義嗎?

更離譜的是,這份民調說明,它是「以雲嘉南地區年滿20歲以上民眾為調查範圍及對象」,但它明明是在調查嘉義市長的支持度,為什麼不限制嘉義市民?卻要加入雲林縣、嘉義縣、台南市?它又如何篩檢得出「設籍於嘉義市民中有31.2%民眾支持黃敏惠,而涂醒哲則有18.2%、蕭淑麗18.0%;...26.4%並未表態」的結果?

一路抽絲剝繭下來,製作這份民調的意圖其實已經很清楚,我們可以合理推論:它要塑造黃敏惠一枝獨秀的印象;其次,蕭淑麗幾乎擺脫小三地位,快要側面超車涂醒哲了;第三,挫挫綠營銳氣,擴大綠營士氣低迷的氛圍;最後,經過這次鋪陳,下一次涂醒哲就會「很合理」變成第三名,局面變成黃敏惠、蕭淑麗雙姝爭霸戰。

意在政治文宣效益的雜牌假民調真的可以休矣!政治操作這麼明顯的調查結果真的不是民調,它已經是競選過程的政治工具,享有名主聖地令譽的嘉義市,它的公民素質應該不會被這種虛假不實的數據蠱惑吧。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