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監獄過剩的真相

日前有報導指出,荷蘭考量監獄人數過低,持續關閉監獄以及開放租借予外國政府使用。有讀者投書認為,台灣除監所空間及人力不足外,安全亦是一大隱憂,且荷蘭既能使犯罪率下降,台灣也應省思如何因應。

然犯罪率之高低,並非可用單一原因解釋,而是多重因素的交互影響,例如刑法罪刑範圍、犯罪偵查密度、社會經濟及教育等層面。而荷蘭乃高所得、高稅收、高福利的國家,其財產犯罪的問題上不多,行為人也大都是青少年,政策上多採寬容的微罪不舉和教化矯正,另外於指定場所販售及持有微量的大麻是可不受訴追,性交易在限定區域內亦為合法,且民眾對於輕微犯罪行為或損失的通報意願不高,這都是影響荷蘭犯罪率高低的因素之一。

就台灣而言,在統計上來看,台灣的刑事犯罪有逐年下降的趨勢,警察疲於奔波提高了犯罪偵查密度,也減少了潛在犯罪的發生,但其中最多的還是酒後駕車、毒品、詐欺等行為。實際上也有不少案件,還是來自於以興訟為業之人,為一己之私而徒耗司法資源。

然而,台灣的司法問題還是在於罪刑不相當,被告進不進監獄或刑期多久經常是看運氣,死刑不執行,法官寧可用無期徒刑替代,一罪一罰的結果又使得刑期不斷增加,而司法院又常常一句審判獨立,似乎就可以代表一切的公平正義。以上這些都還有待政府進一步思索,如何從教育面及價值觀面上建立起正確的觀念,讓台灣走向更友善的社會。

(作者為日本早稻田大學法學研究科碩士生)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