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主動與被動

 

美國自川普當選總統後,台灣的國際能見度與美國友台的氛圍更加正面凝聚,但台灣的態度卻反而相對消極。美聯社


張國財/台灣教授協會前副秘書長、新竹教育大學退休副教授

美國自川普當選總統後,台灣的國際能見度與美國友台的氛圍,顯然一天天朝更正面凝聚的方向在前進。川普當選伊始的與台灣總統蔡英文通話,並推特發文感謝台灣總統的賀電,是破冰的開始;緊接著,《台灣旅行法》、國防授權法案等友台措施也相繼出籠。共和黨籍眾議員羅拉巴克(Dana Rohrabacher)更加碼於6月20日在國會提案,呼籲美國「放棄一個中國,趕快跟台灣建交」並支持台灣「全面參與聯合國」以及任何必須以國家身分參與的組織。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美國「主動」釋出的善意對象,是左一句台灣(總統)、右一句台灣(總統),沒有隻字片紙說到「中華民國」或「中華民國總統」!「被動」接受美國善意的蔡英文總統,而今而後如果不「主動」把2012年總統大選期間宣示的「 中華民國是台灣,台灣是中華民國」與2016年總統大選期間宣示的「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現在的名字叫中華民國」統統丟棄到歷史的垃圾堆,無異是拿石頭砸自己的腳,也會讓友台挺台的美國政要啼笑皆非地捲進「中華民國」與「中國」糾纏不清的漩渦中!

明明國際友人一無逼迫,台灣卻「主動」把「 中華民國」的枷鎖往自己身上套,當然讓人氣結!同樣氣人的是,明明該「主動」出擊的契機出現,台灣卻反倒「被動」到近乎麻木。

以6月27日開跑(前後為期37天、有26國參與、規模全球數一數二的海上國際軍事演習)的2018年環太平洋軍演為例,2014年與2016年兩度受邀參加是項軍演的中國,因為在南海備受爭議的軍事擴張造成區域局勢的不穩,美國國防部早在今年5月23日即發表正式聲明,撤除1月的邀請,拒絕中國參與。中國被拒,理應是台灣取而代之的大好機會,然而,針對「台灣能否參加環太平洋軍演?」的問題,美國印太司令部第三艦隊指揮官亞歷山大中將6月29日表示「目前台灣並沒有提出參加演習的要求」,這,不叫人既洩氣又生氣嗎?

1949年出爐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經過22年才贏得在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之爭,經過30年才實現「中美建交」,凡此,是長年「主動」出擊贏取的成果,還是癡等妄想後禮物終於自己從天上掉下來了?這些歷史公案,給怕得罪中國、怕惹中國不高興、怕自討沒趣、怕吃閉門羹,就「主動」把跟美國建交、參加環太平洋軍演、加入聯合國的強烈意願按下不表的台灣怎樣的啟示?

不客氣講,台灣在挺起腰桿、以昂然之姿加入不分大國、小國都可平起平坐的國際組織之前,已先接受對方穿小鞋、戴小帽的Chinese Taipei名號,這種「寧為瓦全、不為玉碎」的哲學,不是聰明的國際參與之道,而是自絕於國際組織的奴婢投名狀。也就是說,正因為台灣「主動」將自己跟虛假中國「中華民國」相連結,被正宗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屈辱成Chinese Taipei,其實只是剛好而已。唯有主動解除並丟棄中華民國的枷鎖,才有以台灣之名走向國際舞台的可能。

<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論壇〉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張國財

張國財
新竹教育大學退休副教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