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字 走向世界

 

具原住民身分的行政院發言人,以羅馬字寫自己名字,也能引發口水戰。台灣真是不正常的國家,尤其是語言意識。連最不帶政治,最通行的文字書寫工具—羅馬字,也能大吵一番。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準確又有效率來表達聲音才是重要功能。論真講,歷經數百年考驗與實際應用,已經有三分之二以上國家使用的羅馬字,應是最好的選擇。大部分語言學家對尚無文字的語言做研究時,也是以羅馬字當工具記錄,像一千二百種南島語的記錄就是以羅馬拼音。英、德、法、荷、西…等等語文也都屬羅馬字系統,現在新南進的越南、印尼、馬來西亞等也都使用羅馬字,連長久使用 「假名」的日本,路名、站名也大量使用羅馬字,要走上國際也容易接軌。所以我不曉得還有甚麼文字工具比羅馬字好用。如堅持使用漢字,容不下羅馬字,那是要走向中國還是走向世界。

十四世紀後在歐洲迅速被廣為使用的羅馬字,來到台灣卻得不到重視,不但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的外來政權站在打壓的立場,一些慣用漢字的客語、台語族也不少人跟著反對。論起台灣最早的文字,是羅馬字不是漢字。十七世紀,西班牙傳教師在北部制訂淡水語、荷蘭傳教師在南部制訂新港語都是羅馬字。這些文字隨著平埔族生存空間被打壓,和語言一起逐漸消失。十九世紀,基督教傳教師又帶來羅馬字,這次時間更長、範圍更廣,包括客語、原住民語、台語都有羅馬字。可是,同樣遭受打壓的命運。可憐,國際通用的羅馬字,用在自己的母語、自己的名字,卻都得不到尊重。

新的教育部長上任應省思:要走上國際,要建立台灣主體意識,需要擺脫漢文化的枷鎖,建立本土語本位的語言政策,使用和國際接軌的書寫工具。

(作者為台灣羅馬字協會理事,台語教師)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