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歷史昭示的兩個基本法則

絕對權力,絕對腐化。帝制和專制時代,因而被民主取而代之。「人具有不正義的傾向,使民主成為必要。人具有正義的能力,使民主成為可能。」(尼布爾,美國神學家),民主時代的權力病根是老化。

當年,國民黨立法委員和議員,四連五連六連任的情形已經發生在後起的民進黨。蔡英文總統感嘆離年輕人越來越遠,因為溝通不良。這是個錯解,權力的老化才是民進黨面臨的真正最大難題。

民進黨要喚回黨魂,應記起過去50年來,黨外和民進黨一脈相傳的兩個歷史經驗。

1977年,中壢事件,當年許信良36歲。1979年,橋頭事件,當年施明德38歲、陳菊29歲。1979年,美麗島事件,當時張俊宏和姚嘉文41歲、林義雄38歲、呂秀蓮35歲。美麗島事件黨外菁英被一網打盡,黨外新生代繼起,當年,陳水扁29歲、游錫堃31歲、謝長廷33歲。

馬英九8年親中政策下,爆發318太陽花學運,當時林飛帆和魏揚都是25歲、陳為廷23歲。

這是台灣的政治歷史昭示我們的第一個基本法則:帶領推動台灣改變的主體,都是台灣年輕人。第二個基本法則,也可解答為什麼蔡英文的支持度低迷難振。蔡英文高倡「台灣價值」,但是「維持現狀」就正是背離台灣發展的歷史經驗。

價值,不是因為現狀或希望就在眼前才堅持。是堅持價值後,少數人的希望成為普遍大眾的希望,而夢想成真。台灣過去50年的歷史本質,就是這種故事。

中壢事件人民燒警車,燒警察分局,只是抗爭國民黨的每選必賄,不賄選就不會選。橋頭事件是50年來,是台灣人民第一次民間自發的政治示威遊行,爭的就只是反政治迫害而已。美麗島事件爭的就是人權,連四大自由都還不敢奢求完備。真正衝破言論自由的是新生代,百花齊放的「黨外雜誌」,特別是周刊時期。

民進黨成立衝破四大自由中的結社自由,接著台灣解嚴。誰能預想台灣的民主進程是這樣?誰是因為預見這種希望而堅持?誰能想到蔣經國驟然去世,蔣家王朝瞬間終結?2000年,民進黨首次執政,台灣第一次和平政權轉移,誰能想像這麼快就會有這一天?2014年,地方選舉,民進黨大勝利。2016年,蔡英文主席領導二度執政。誰能預先想到?

台灣人不是因為希望在眼前而堅持,所有的事都是堅持價值之後,才看見一個個希望來臨在眼前。

2018年的現在,又是一個關鍵時刻。堅持才得見希望,領導台灣改變的主體都是年輕人,這兩個基本的歷史法則,不但不能忘記,還要更警惕在心。

不要問年輕人能為台灣做什麼?因為不需要問。年輕人當然知道能為台灣做什麼。反而我們要問,政府能為年輕人做些什麼?

信任年輕人。相信年輕人有足夠的判斷和能力,為台灣衝鋒陷陣,帶領台灣走出新的方向。這當是基本的認知。行動上,提拔幾個3、40歲的部長,是當突破的方向。四分之一世紀以來,台北市支持度最高的,就是最年輕的陳水扁市長。當年44歲。

一般的年輕人所要的其實不多。滿足年輕人生活的基本需求,讓每一個勤奮工作,力求上進的年輕人,都有能過個愉快生活的經濟條件。合理的薪資,合理的勞動環境,真正可行的租屋補貼和公宅數量普及的申請門檻。

讓年輕人敢生孩子。除了各種補貼政策外,更應該要創造合適的養育環境,包括食品安全,足夠的幼托和更多元教育的學校等。

這樣的夢想在台灣要能成真,作為國家首都的台北市必然要成為一個標竿。一個帶領台灣的指標。台北市需要一個什麼樣能堅持價值,大力改革的市長?回歸到這樣的「台灣價值」去思考,台北市長選局該怎麼走,可能就單純清明許多。口說台灣價值,腦想台灣現實,也只是個另類騙子。

價值,不是因為現狀或希望就在眼前才堅持。是堅持價值後,少數人的希望成為普遍大眾的希望,而夢想成真。蔡英文領導下的民進黨真的需要很多的祝福。

<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論壇〉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吳祥輝

吳祥輝
蝴蝶蘭文創董事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