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論》台灣主場外交的國際突圍

 

近日蔡政府外交作為頻頻,7 月下旬「凱達格蘭論壇」邀請美國前國防部長卡特來台,卡特提到台灣是美國印太戰略的關鍵成分,接著 8 月初恢復被馬政府停辦的「南島民族論壇」,有包括南太島國,以及紐、澳、菲、馬、印尼等 13 個國家的總統與政要等人士出席。蔡總統於 8 月 5 日視察海軍司令部時提到明年國防預算會多增加 183 億,接著在 8 月 8 日成立專為新南向交流合作的「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之後更提到會針對新南向政策成立「工(產)業國際投資公司」、「農業投資公司」,擴大「海外投資開發公司」(OIDC)的公共工程投資規模等三大投資公司,作為新南向政策的金融支撐。這些工作不僅證明了蔡政府的外交成績不俗,其展現的思維也有別以往。

台灣可成為美國的非北約盟邦

有人說甫退休的國防部長卡特是歐巴馬政府官員,所以發言不具代表性。但卡特的政治色彩不強,其主導的第三抵銷戰略以及印太再平衡的作為都被現任國防部長馬提斯所沿用。因此當卡特在「凱達格蘭論壇」演講提到台灣的重要性、美國對台灣的承諾、也觸及到台美國防產業合作與美國國防改革的連動關係時,顯示強化台美國防合作、以及對台海維和的堅定承諾,已是美國跨黨派共識。當卡特離台沒多久蔡總統就宣布明年國防預算會增加 183 億,使台灣國防預算占 GDP 的 2.13%,正好此時不少北約國家就無法到達 2% 的北約國防承諾而與美國爭論不休,台灣雖增幅未達到部分人期待的 3%,但也利用這個時候巧妙顯示台灣是朝著把自己做為美國「非北約盟邦 non-NATO ally」的標準前進。

8 月初重啟被凍結 10 年的「南太島國民族論壇」標誌了台灣外交的新形式,也有著邦交維穩、擴大結盟、鑲戡印太戰略、結合非傳統外交等多方面的嘗試。台灣有限的邦交國以南太島國為大宗,維繫邦交自是重中之重。「南太島國民族論壇」以區域多邊為方法,輔以南島原住民文化為連結工具,超越雙邊關係與發展援助等傳統外交方式,更因為群集其他對此議題有興趣的區域美、澳、紐、菲律賓等區域國家,一方面增加台灣與非邦交國家的合作議程,同時也借助這些國家強化台灣與邦交國的合作力道。

「2018 南島民族論壇」開幕式   圖片來源:中央社

南太島國民族論壇凸顯台灣印太戰略重要性

此外,由於美國印太戰略也將南太平洋為重點,更提到台灣在印太戰略的重要性,這個以原民會為主體的「南太島國民族論壇」就巧妙地提醒美國,台灣在印太戰略中之南太地區的戰略價值,這實際上使台灣與美國的印太戰略合作超越了往常的台海區域,也使得台灣的新南向政策與美國印太戰略在合作上有了另一個可操作的議程。更有趣的是,這個議程是以台灣為主體所掌握的,因此南太島國民族論壇在未來就可以是個台灣能主導的國際多邊平台。

新南向接軌美日澳印太戰略

新南向政策提出至今第三年,美國也將其視為其印太戰略的區域合作議程之一。成立專責玉山論壇的「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顯示蔡政府對於打造一個屬於新南向政策的國際對話平台之決心,而提出三大基金與三大投資公司的做法,與美國由私人企業領軍,國家幕後協助推動的印太經濟戰略之方向也相一致。有趣的是,蔡政府提出成立新南向三大投資公司的時間,剛好就是美國務卿龐培歐提出美國印太經濟戰略,以及美日澳簽署三方印太基建合作協議的十天後,時間的巧合令人不禁懷疑,蔡政府與美日澳就印太戰略上是否合作已有相當幅度。

面對美中經濟戰可能持久化,已經陸續看到不少外資從中國出逃,台灣部分廠商有受惠於轉單效應。這波美資在內的外資出走,在未來可能會引發新一波的全球供應鏈調整。這個背景顯示台灣的新南向政策、賴清德內閣要求提升台灣內需等的方向與此相當一致。即便短期內對兩岸經貿會有負面衝擊,但對於台灣長期的整體外交會有相當幫助。

這幾年透過積極經營「凱達格蘭論壇」、全力推動新南向「玉山論壇」、從原住民文化為切入重點的「南島民族文化論壇」,以及從數位外交移出的暖實力國際合作議程等,都是在建構屬於台灣的制度性多邊區域對話平台,可發現蔡政府面對中國鋪天蓋地的打壓時,並沒有以「維持現狀」卻步不前,卻反而是積極努力建構屬於台灣的主場外交,以突破中國的國際封鎖。

這個嘗試受到美日歐盟等理念相同國家的支持,也在印太戰略的陸續推動下出現了新的發展空間。

< 資料來源:《芋傳媒》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