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的「彈性國」,乃黨國文化也!

 

根據8月3日葉部長的反應:對於遴選會的行動,「我們正面看待」,而此行動是指台大遴選會「再次確認校長遴選過程依相關法令進行,無明顯重大瑕疵」。依循「彈性國原則」,台大既已「正面」地挑起所有責任,等於為浸淫台大文化的葉部長,準備了解套的「下台階」,部長就樂得依「大學自治」的原則「發聘」。圖/張家銘

依循「彈性國原則」,台大既已「正面」地挑起所有責任,等於為浸淫台大文化的葉部長,準備了解套的「下台階」,部長就樂得依「大學自治」的原則「發聘」。圖/張家銘

台大校長遴選所演變出來的「政教風波」,已延續半年有餘。

「大學自治」雖然成為攻防的灘頭堡,實際已變成政治事件,台大校長遴選會和教育部雙方都在僵持中。媒體分別在法律與政治上尖鋒相對,卻鮮少在校園文化上著墨,忽略了「追根究柢」的糾結病源。

很難得的是,台大鄭景平學生代表在報端發表一篇精闢的〈台大的「彈性國」原則〉,詳述台大的校園文化,掀開這次「政教風波」的內質。鄭文提及:

以「台大」為名的彈性自助餐,在台大的校園內受到廣大的歡迎。

本次校長遴選案,恐怕也是這種習慣產生的結果。在高傲的台大裡,處處以「彈性國原則」為綱領,是以一直以來場地外借可以有彈性、教授兼職可以有彈性、就連學術倫理也可以有彈性,反正若是出了事,處理方式也會有彈性。

難怪深諳此文化的媒體,根據8月3日葉部長的反應:對於遴選會的行動,「我們正面看待」,而此行動是指台大遴選會「再次確認校長遴選過程依相關法令進行,無明顯重大瑕疵」。依循「彈性國原則」,台大既已「正面」地挑起所有責任,等於為浸淫台大文化的葉部長,準備了解套的「下台階」,部長就樂得依「大學自治」的原則「發聘」。如此揣測,不也順理成章?就連賀德芬教授也在臉書上「浩嘆」不已。所以「管中閔可能八月中就任」的新聞,並非純屬空穴來風。

由此可見學生代表鄭景平,對校園文化的體認非常適切,可跳脫醬缸文化的糾葛,展開獨立性思考。所謂的「彈性國原則」,其實就是治事因人而異的人治文化。這種彈性文化拉出校園外的大環境,就一點都不陌生了。在中國的順口溜:「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彈性文化。

在台灣的戒嚴時期建立的黨國文化:「聽我的,自由;不聽我的,法治」,這是中國國民黨的「民主」彈性文化,戒嚴解除後此文化餘孽,至今依然囂張;校園並非化外之地,「彈性國」就是如此強勢存在著。

證諸李遠哲博士日前受訪時,指出:台大校長遴選剛開始時,在特定媒體操弄下,候選人被分為中研院派和台大派,「管中閔也曾是中研院研究員,卻被歸為台大派」,「管被拉上來(當選),前面幾個人被拉下去,背後有很不好的事」,這種脈絡完全符合黨國文化下的「彈性國原則」。彭文正教授之所以離開台大教職,亦可如是觀。

至今在大學校園內有「大學自治」的掩護,台大尚有「傅鐘」當石敢當,「彈性國」頗有「外人誰也管不著」的霸氣。這次的台大校長遴選事件,連四位退休校長都不忘擺出「四大天王」的護法姿態,徹底把「彈性國」文化演活了;教育部連續被「彈」掉兩位部長,真是「法力」超強。

現在,即使當上了教育部長的台大葉教授,接事後似也「隨俗」地彈性起來,舉國都有被「彈」的疑慮,由此可見「黨國文化」遺禍之深。台大國際名聲江河日下,良有以也!

台灣大學是否走得出「彈性國」的黨國文化?這才是社會關注此「台大校長遴選事件」的實質主題,為何偏偏只有「當局者迷」,怪哉!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