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表態的自由

 

台北市長柯文哲近日等公車上班時,接連有志工拿東奧正名連署書要求簽名(圖),以及台灣國成員上公車對柯嗆聲,讓柯動怒指責陳情者,也引發質疑其「親民」形象。翻攝東奧正名連署志工臉書。

苗博雅/斜槓青年評論員

蔡英文總統上任以來,已經發生多起大型街頭抗爭運動。婚姻平權、年金改革、《勞基法》修法……等議題,都引發人民走上街頭,要求蔡總統「踹共表態」。蔡總統在全國各地進行訪問行程時,也經常遇到人民陳抗。面對這些要求蔡總統揭露自身政策立場的聲音,假如蔡總統在媒體面前說出「很討厭被叫囂暴力脅迫表態」。輿論會怎麼反應呢?

我猜,應該會罵翻。蔡總統有很多維安人員,怎麼可能光是大小聲就對總統造成什麼暴力脅迫呢?高階政客之所以需要維安人力,除了防範敵國暗殺造成政情動盪之外,平日更多的功能就是在將陳抗人民和高階政客隔開。畢竟,越是位高權重,想要「攔轎喊冤」的人越多。若轎子總是一攔就停,恐怕即使連從官邸走到辦公室都寸步難行。總統若是隨時都要跟陳抗人民在街頭上逐一對話,日子久了,恐怕連出門都不想出門。

維安所維護的,不只是政客身體上的安全,也包括降低被打擾的機會,維持政客出行時的心理安寧。當然,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維安也有代價。花了人民的納稅錢維安,維護身體和心理的安全,政客就要承受一個「不親民」「有距離」「鋪張浪費」「擾民」「跩個二五八萬」的形象。是以,許多政客也喜歡操作「我不需要維安待遇、我好親民」的形象,讓自己在眾多裝模作樣的達官貴人當中顯得鶴立雞群。

然而,裝親民也有代價。這種平民戲,演起來更是費勁。過去的獨裁者在出巡時裝親民,反而維安難度升高,要動用比平時更多的維安資源,就是一例。同時,「親民」的另一個代價,就是會非常容易被攔轎喊冤,容易遇到陳情民眾。

政客要表現得「親民零距離」,陳抗人士也是「民」,那就很難真的跟陳抗人士保持完美距離。例如,柯文哲市長標榜自己都定時搭公車上班,跟隔壁的高中生聊天,在公車上演出和旁人大聊政治理念等劇碼,博得青年的大好評。同時,也就得承受真的會有沒安排好的人跑來問問題。

如果在安排好的鏡頭前都是暢談無阻,但沒有事先安排就不理不睬,難免會招來更多的困惑。到底是真親民?還是演親民?親民的劇碼誰都會演,真正的考驗,是在「這個不是安排好的」的時候,還能不能一樣「親民」。如果在自己想聊的時候、有安排好的時候,就「親民」得不得了;但在自己沒有安排的時候,就恢復「維安第一」「身心安寧第一」的狀態,覺得路人問自己要不要簽連署書都是「暴力叫囂脅迫表態」那就很難維持一致的基調和理路。

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每個人都要叫政治人物表態,難道就要有問必答?沒有不表態的自由嗎?當然有,人人都有不表示政治意見的自由,高階政治人物也不例外。但,要競選公職的人雖然有不表態的自由,同時也有接受選民檢驗的義務。拒絕表態的政治人物,也要承受選民批判他採取不表態策略的代價。

尤其是,在人民已經同意你用維安措施,隔絕異議者,維持身心安寧的時候,你自願表演親民博取支持度,但又不願意接受親民演出將會不定時被攔轎喊冤的代價,還指責被維安人員隔離的高聲提問者是「暴力叫囂脅迫」,就顯得有點……嬌貴了吧?

<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論壇〉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苗博雅

苗博雅
律師、台北市議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