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與倫理

 

想像今天如果有一個傑出的資訊學者在中國執行很多封鎖、檢查網路訊息、確認IP來源等等的計畫,並且用人工智慧發展了許多影像視訊人臉辨識追蹤的技術,然後設計很強的資料庫系統來處理社會信用分數。你猜他如果回到台灣,會被當成是英雄,還是狗熊?是高級專業人才,還是侵犯人權的殺手?在這樣的地方,目前的狀況,器官捐贈怎麼有可能如同許多人期待的人權角度來討論這個問題?

參加幾次由歐美政府舉辦的資安週活動,都會有不少的議程來討論道德倫理和人權的議題,當人類的生活由實體的世界搬移到虛擬的世界之後,會產生很多法律、道德、倫理、人權的問題,這是數位轉型當中是所有國家都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技術的問題當然非常重要,一切都是由技術開始,但是不會在技術結束。

人權記者質疑台灣醫生在中國活摘器官所扮演的角色,當然對台灣國際形象上會有很多的傷害,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像聖嚴法師那樣的智慧灑脫,死了就死了,不願意接受任何來路不明的器官移植。想起自己曾經寫了一篇有關教養的文章「我是我、妳是妳」,裡面有一段話:「關懷是愛、照顧是愛、扶持是愛、放手是愛、告別也是愛」,想辦法要存活下去是每一個人直覺的本能,直覺到有時候犧牲別人也毫不在乎。但是人健康的時候,不好好的把握時間、浪費生命,生病的時候,才拼命地想要繼續活下去,是不是非常矛盾?

我真的不懂葉克膜,努力研究了一段時間,能力有限真的也無法判斷它和器官移植或活摘之間的關係到底有多強?我只看到一個勇敢對抗中國的人權記者質疑一個台灣醫生在中國活摘過程中的角色。回到自己熟悉的資訊領域,在中國發展搜索監控技術的專家需要為所創造出來的系統負擔任何道德責任嗎?即使這個系統監控壓迫幾十億,甚至殺了幾百萬人,這樣跟自己有關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比較簡單,也很多人一秒就能夠回答出來,個人的選擇是價值,眾人的選擇就是文化。

< 資料來源:李忠憲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忠憲

李忠憲
國立成功大學教授、《隱性反骨》作者。留學德國、研究資安、熱愛跑步、喜歡哲學。 曾任成功大學計算機與網路中心副主任、台灣教授協會科技組召集人。 寫臉書當筆記,喜歡德國文化,不愛爭辯,「很多事情是價值選擇的問題,而沒有對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