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前想一想,勿淪為假消息的散佈者

 

〈鄉民挺起來〉臉書參考了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IFLA)發佈的終止假新聞的檢查表。圖/〈鄉民挺起來〉臉書

〈鄉民挺起來〉臉書參考了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IFLA)發佈的終止假新聞的檢查表。圖/〈鄉民挺起來〉臉書

最近臉書在自由時報以全版的內容與斗大的標題,宣示臉書用戶自發性地篩選不實報導,並提供了十個不實報導的辨認訣竅,這應該是臉書首次在臺灣的平面媒體公開表達其欲防堵不實報導的決心,也顯示在臺灣,不實報導對輿論的影響正逐步地擴大。

其實臉書針對不實報導採取行動並非首見,從去年開始,臉書即透過聯合第三方公正單位來針對用戶舉報的不實報導進行查證,進而對這些「查證不實」的報導進行標示,讓用戶在閱覽這些假新聞時,能接觸「真實的訊息」,並在轉發時予以警示,進而達到遏止假新聞擴散的效果。

然而,在這樣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加以諸如臉書、LINE等通訊社群軟體的盛行,一則訊息在發出後,若是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媒體的注意,往往就是隨後鋪天蓋地的轉發,再加上「爆料公社」等大型社群的傳遞下,我們對媒體訊息的接收,如果僅憑前述被動式的查證動作,效果可能是杯水車薪,因此,如何正確地判斷所吸收的資訊來源正確無虞,就變得相當重要。

日前喧囂一時的「衛生紙之亂」,其源頭就是來自於大潤發的一則公關手機及電子郵件主動發送「衛生紙確定大漲三十%,賣場業績急飆五倍」的訊息,而這則訊息即使在事後被證明是不實的,但經過多人瘋傳後,就形成一股難以控制的衛生紙搶購風潮;而前一陣子日本風災中,引起渲然大波的「中國大使館專車」事件,更是造成了一名駐外人員輕生的不幸。以上這些例子,都在在能夠證明,不實報導的病毒式傳播對整體社會的危害甚大,尤其是在有心人士的操作之下,其威力更可謂「無遠弗屆」。

此外,由於不實報導即使在事後有澄清或是正確的說法出現,然而由於先前的不實報導已操弄起民眾的意識,此時即使有相應的澄清報導出現,讀者也往往會加以忽略,甚至是誤將澄清報導視為報導當事人想要息事寧人的「滅火文」,而更加地激憤。即便是在風波過後,讀者找到了那則報導發現自己當初的認知有誤,然而風波已經造成,也很有可能已對報導的當事者造成難以挽回的身體、名譽或是精神上的傷害,上述的駐日代表處處長一案,就是顯著的案例。

如今可以說是全民記者的世代,人人都可靠著一支手機作到「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然而,如何從漫天如雪花飛來的訊息中,找出正確的訊息,而不是隨著輿論大眾起舞,就端看各人的智慧。也期望大家在接收到媒體訊息,在按下分享前的時候能再多加觀察思考,不要輕易地成為不實報導瘋傳的一份子。

余偉祥 /法律實務工作者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