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中國、賣街頭、比拳頭,怎麼搞經濟?

 

台灣經濟在美國協助發展下,歷經加工區、輕、重工業、科技產業階段,台灣成為代工及貿易重鎮。國民黨執政期間,躬逢其盛,並形成黨國經濟共犯結構。

當時中國鎖國,東南亞未成氣候,其實有美國撐腰,誰來做都會好,但國民黨卻「自我膨脹到以為只有他們才能搞經濟」。

等到中國開放磁吸效應,台灣大量產業外移,人流、金流、技術出走,掏空自己幫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台灣反深受其害。

即便國民黨馬英九再執政,誇口「六三三、股票上二萬」,照樣跳票,搞經濟益顯黔驢技窮,仍只剩孤招「緊抱中國大腿」。

國民黨韓國瑜承續這種老舊的黨國經濟思維,只是他對經濟更無知,仍停留在仰人鼻息的「靠中國」以及傳統沿街叫賣「賣街頭」,還有佔地盤「比拳頭」的模式。

他攻擊高雄農產品賣不出去中國,中國觀光客不來,經濟蕭條。所以不惜賤賣醫療,南海挖石油。其實,高雄在走的是分散市場風險及高值化。例如農產品遭中國政治干預,高雄因而開拓美、日、加拿大、新馬、中東杜拜等高價市場,外銷年年成長。中國限縮中客,高雄反而開拓東北亞及東南亞市場,來的觀光客愈來愈多。此外,韓國瑜發現某商街、某夜市冷清,便以偏概全「印證」他所謂的高雄經濟窮困。

事實是,當今已是「知識經濟時代」,電子商務網購、電視購物盛行,宅配便利,大型百貨及購物大商場,已成商業主流,甚至連小生意都要搭配網購,他還要像王祿仔仙在大埕賣藥嗎?還是他對經濟的概念,與他「逞兇鬥狠的出身與問政風格」,一路跟隨張榮味佔領農業地盤,比的是拳頭有關呢?難怪他對賭博及情色產業情有獨鍾?

台灣經濟早已脫離「賣街頭」的時代了,近三年高雄市營利事業銷售額成長幅度為六都第一,而全市產業產值五年平均成長率,在一○五、一○六年亦為全國第一。論招商成果,也有華邦電、台郡等大廠大投資及橋頭科學園區設立。美中貿易戰開打後,台商回流,高雄的經濟戰略地位更形重要,不必、也不能再只有「靠中國」。

韓吹牛說會讓大家賺大錢,但他在北農那麼多年,有讓農民賺大錢嗎?還是只有他們家族開的貴族外語學校,才賺大錢呢?

(作者為教師,社團法人台灣國家政策學會理事)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