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浮光,心境掠影

 

二○一八年九合一選舉次日,往返台北、高雄急馳的高鐵車窗,陽光投射在日本詩人金子光晴(一八九五─一九七五)《絕望的精神史》最近在台灣出版的漢譯本封面。這是他七十歲出版的論述隨筆集,流露著一位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對於明治維新後的日本,經過大正民主主義,自己國度發動的太平洋戰爭以迄戰後廢墟的絕望告白。

其實,早在一九七三年,一份創刊於一九六四年的詩誌《笠》,就刊出詩人陳千武譯介的日本詩人田村隆一評西脇順三郎與金子光晴這兩位詩人的〈地獄的顯現、乾燥的眼〉。兩位詩人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以青年之齡在歐洲遊歷。金子光晴被說是「用他那『乾燥的眼』一直凝視這個只存有泥和水的流動性世界…」,並說「只要詩人能保持孤獨著而存在,『地獄』的發現是可能的」。台灣,這一次大選,必須被凝視嗎?

在飛馳的高鐵車廂中,連接著台北和高雄的距離,從台北站、板橋站、台中站到高雄站。幾個主要院轄市市長選舉結果是無黨籍柯文哲以些微票數暫時當選(他也將被對手提起選舉無效之訴);新北市的侯友宜被鄭南榕女兒說難以想像他當選,但高票當選;台中市的林佳龍施政有亮點,花博開展中,未能連任;高雄的陳其邁在立法院的經歷與政策,都遠非對手可比。但普遍傳聞為了教訓小英總統與民進黨,硬是以懸殊的比例讓民進黨和二○一四年中國國民黨的慘敗一樣。《絕望的精神史》照映著閱讀的心境,從北到南、從南到北。

不穩固的本土政權相對於仍然未放棄殖民體制的外來政權、中華民國各自表述為台灣與中國的差異國家意理,這正是現實政治的難題。在中華民國處於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急欲完成全面取代的形勢下,台灣並未成為不分先來後到的全體台灣人的共識國家。民主化提供的選舉結果似乎更造成新共同體形成的困難。民進黨被寄望,但選舉帶來失望。

取代戒急用忍的大膽西進,造成基層大眾的工作機會喪失,年輕人在自己國度也沒有希望感。加上年金改革的軍公教反彈,竟讓要讓高雄成為台灣首富的口號發揮出作用力,過好的生活取代了從威權長時期努力追求的自由、民主,甚至「反獨裁,爭民主」成為中國國民黨集會訴求口號,荒謬無比。人民以選票教訓民進黨,也重挫了台灣的自我重建。

韓國瑜空口大話,竟讓中國國民黨在台灣朽木回春,似成藍營共主;柯文哲剛愎自用,裂解改革運動,重挫民進黨,也自傷元氣,當然了,民進黨創黨精神在派系化、自我消耗也提供反撲機會,激進與保守的路線衝突形成內耗。看起來,台灣人要做自己的主人還有一段路,而中國國民黨會更傾斜於中國。民進黨全面執政,小英總統面臨這一次選舉大挫敗,台灣的政局不會平順,期待台灣朝向正常健全國家的人們也會不安。金子光晴的絕望是文化的反思,但也反映了台灣的某種心思。

(作者李敏勇,詩人)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鏗鏘集》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