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就是說故事比賽 不是什麼智力測驗

 

社會結構就是如此,任憑菁英族群怎麼在網路上開酸或嘲諷,都改變不了選民結構。(攝影:陳沛妤)

九合一大選與公投結束,開票結果,民進黨的縣市長席次與進步派的公投提案潰敗。

民進黨內出現檢討聲浪,蔡英文總統辭黨主席,承認失敗並表示將深自檢討。

不過,進步派對此結果卻有不同理解,不少意見領袖第一時間在網路上貼出嘲諷投給保守派與國民黨陣營的支持者等文章,不少人都大剌剌的直言此次大選「智力測驗」沒過。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民意展現就被某些進步派菁英形容成大型智力測驗,且結果不符其預期就稱之為智力測驗沒過,彷彿一堆選民都是笨蛋,只有他們最清楚。

忘了曾經在哪一本書上讀到過,但記得是日本社會心理學者說的,他說社會平均智商只有十一歲,這就是事實,當人或群體要跟社會溝通時就是得調降語言使用的難易度。我在想,這可能是當年日劇Change的男主角木村拓哉為何設定成小學老師,且在戲裡屢次三番提及要用小學生能懂的口吻解釋民主政治的運作機制的緣故。

大前研一也曾經在書裡檢討自己當年投身選舉失敗的關鍵,在於顧問出身的他,競選語言太過菁英,論述條理雖然清楚,但卻無法找出那句打動民眾之心的口號,他後來了解自己不適合直接投身選舉,但僅次此一錯誤,日後在其所建立的平成維新會裡,訓練有志投身選舉者時特別重視語言的選用,後來此一維新會出了不少政治人物。

 

使用客戶能懂的語言

 

這幾年工作有幸接觸銷售團隊,發現一件事情很有趣,銷售業績要好,跟產品本身的好壞不一定有正相關,產品好還不夠,還得銷售團隊懂得使用合適的話術賣給合適的客戶才行?最基本的就是要貼近客戶的需求,找出客戶的問題,使用客戶能懂的語言,以能感動人心(或讓人心恐懼)的故事將自己的產品推銷出去。

光是自顧自地說自家產品功能有多強還不夠,要能指出產品能夠解決客戶的什麼問題?給客戶帶來什麼益處?

如果選舉是智力測驗論的話,《反民主》一書已經告訴我們結論,人民大眾的基本知識就是不足以理解複雜的公共議題或基本的國家大小事。同時告訴我們,人的行為決策更像行為經濟學所說的,充斥各種認知捷思,而非像傳統經濟學所說的完全理性。

面對不理性且充斥認知偏誤的選民,更需要的是能夠喚醒其想像的好故事來說服。

也就是說,選舉更像是說故事大賽,最會說故事的那位往往能夠勝出。說故事不等於吹牛,雖然故事裡往往充斥一些誇大的描述或能夠挑起聽故事者情緒的虛構資訊,但現實世界運作的規則就不是聽從理性論證的論辯,《超越邏輯的情緒說服》一書更是直截了當告訴我們,情緒才是人們之所以下決策的關鍵成因(腦科學有不少研究也證實這點)。

 

能夠喚醒民眾情緒才比較可能勝選

 

能夠喚醒民眾情緒的,才比較可能勝選。一如川普靠民粹式語言激發中下階層白人男性的恐懼進而投票給他,最後贏得選舉。本次台灣大選也是一樣,又老又窮論看似激怒很多人,覺得是不正確的價值判斷,但從結果來看似乎更多人認為這是事實陳述,是必須被解決的問題,然而反對方只是不斷的嘲諷又老又窮論,卻沒有看見那些真心覺得有道理的人們的吶喊與不滿,更沒有看見那整套故事敘述的起承轉合,只是不斷在網路上用力開嘲諷,結果就被沉默螺旋給教訓了。

當然這些話未來四年會被人民檢驗,但這是後話了,這裡要談的是選舉過程的語言使用,不是執政,雖然的確在這個時代,對已經在執政的一方確實比較不利,因為經濟問題複雜難解,且真的有一些人是無法被政策照顧到而落入谷底,這些人的不滿很容易跟挑戰執政方結盟,不只台灣如此,全世界民主國家都有類似現象。

如今的政治不在是左右或統獨之爭,而是精英與基層之戰,基層發現不管哪一個政黨執政只要是菁英政治他們都是被捨棄的,菁英很會說大道理,但是自己的生活沒有因為那些大道理而變好卻是事實,所以最後開始對菁英政治產生不信任。

就像有人說這次並不是國民黨的勝利,只是因為討厭民進黨又沒有其他第三勢力可以選,只好投給國民黨,而真正贏得勝利的關鍵高雄,無論對手怎麼解讀,在傳統藍營支持者來看,就是跟過去的國民黨政治菁英不一樣的人選。

 

開酸或嘲諷都改變不了選民結構

 

後事實時代,真相不可考,不是會論辯的人引證比較多就有用,關鍵是虛構的事實能否打動選民的情緒點,使其認同。許多人會廣傳明顯就是假消息,未必不知道那是假的,其中所隱含的是另類不滿與反串,某種程度和菁英進步派在撰文批評選民不買單時的酸與嘲諷,其實是同一個邏輯。那些酸腐之言同樣是不符事實的虛構,不是嗎?

總之,光是抱怨選民水準不夠、知識不夠,不懂欣賞好貨是解決不了理念推不出去的困局,得放下身段跟選民學習,學習其所能懂的語言與之溝通,如果做不到,就算理念再好過對手一百倍,下次還是會慘敗。因為選舉是說故事比賽而不是什麼智力測驗,如果是智力測驗,那選民永遠都不會達標,因為社會結構就是如此,任憑菁英族群怎麼在網路上開酸或嘲諷都改變不了選民結構(特別是有黨國七十年填鴨教育的幫助之下更是如此)。

< 資料來源:《上報》〈王乾任專欄〉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王乾任

王乾任
曾居敦南,現住安坑。 是職業作家/時事評論員,同時也是出版顧問、讀思寫文字溝通表達力的專業講師、網路部落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