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宜樺創造的衝突感

馬英九對江宜樺重回台大演講,結果被抗議到無法進行而忿忿不平。他說,「已經過了四年,還要這樣子去追殺。」其實這是一個好問題,我們確實應該問,為什麼四年了,這些年輕人還會如此憤慨,非要江宜樺給個交代不可。

江宜樺研究自由主義竟下反民主之命以致年輕人沒齒難忘

其實那晚演講場上的衝突,是來自於江宜樺自己創造出的幾個巨大的衝突感。第一個衝突感,就是很少人會想到,在已經民主的台灣,抗議竟然還要被打得頭破血流。

即使過了四年,學生被警察打到血淋淋,或遭強力水柱沖得東倒西歪的那幾幕,還是讓人難以相信,這種程度的驅離,對早年的民主鬥士們也許不陌生,但在民主世代的年輕人眼中,這樣近乎「鎮壓」的做法,當然永世難忘。

第二個衝突感,是因為這個驅離的命令,是來自跟學生同學院的「江宜樺老師」,一個研究自由主義的權威學者去當了行政院長後,竟然下了這樣反民主的指令,又格外讓人不能接受。

第三個衝突感,是江宜樺不斷強調的「理性」,被抗議時他在黑板寫「請理性」,或他在事後臉書文章上,也不斷地使用「理性」兩個字,試圖形塑出抗議他的人不理性,他才是想要理性對話的那個人。但不要忘記,在抗議者的眼中,江宜樺一直都很會「說」理性,但轉化為行動時,理性卻變成強力水柱跟警棍。

這些江宜樺自己創造出來的衝突感,才是那天晚上一群年輕人中斷江宜樺演講的原因。不過,當晚最大的衝突倒不是抗議,而是說法上的衝突。

台灣民意走向已跟318學運產生極大差距

過去江宜樺上法庭時曾經表示,關於324當晚的驅離行動,他後來已經去睡覺,中間發生什麼事都不知道。但為他打抱不平的馬英九卻說,他支持江宜樺下令驅逐學生,這跟江宜樺當年在法庭上的說法完全相反,也許江宜樺現在心裡也在納悶,馬英九到底是來幫忙還是相害。

但我們也必須承認,台灣社會的反應真的已經不同。四年前對學運的高度認同不再,反而開始同情江宜樺。四年前的暴力已經遠離社會記憶,很多人只看到眼前一場被中斷的閉門講座,還有在媒體鏡頭前,看似激烈的抗爭。

來自藍營的攻擊把這些年輕人打成民進黨,但其實,過去兩年多來,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曾經因為同婚、勞基法或各式各樣的不同議題,站出來抗議民進黨政府。他們曾經認為,台灣社會只剩下「進步」跟「不那麼進步」的兩個選擇,他們跟民進黨爭的,是往前走的方向跟前進的速度。但剛結束的這場選舉結果顯然證明,多數民意根本不是這回事。

對民意走向最敏銳的柯市長先評論說,「人家是閉門上課,那你還去鬧。」晚上接著繼續他兩岸一家親、兩岸同文同種的雙城論壇。某種程度也透露了台灣的民意走向,已經跟318學運時有很大的差距。換句話說,台灣社會對江宜樺演講事件的反應,比事件本身,更值得警惕跟關注。

(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蘇佳恬 鄭羽彤)

< 資料來源:放言高論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