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封公開信看小英政府得失

最近有兩封公開信,各自並無關聯,但合而觀之相當有啟發性。第一封是彭明敏、吳澧培、李遠哲、高俊明的「致蔡總統的公開信─敬請不要參選連任」,第二封是包括馬英九尊師孔傑榮在內的四十四名國際學者與前美國政府官員的「給台灣人民的公開信」。兩封公開信的觀察角度不同,不宜拿其中一個來否定另外一個,閱讀重點不是批評兩者孰是孰非,而應著重於透過兩者分析小英政府的得失。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仔細思索兩者的異同,不難湊合出一副較為全面的小英政府總體相。

第一封指出:「九合一」選舉,台灣人民已對蔡總統投下不信任票,也給民進黨丟出震撼彈,台灣人民沒有欠蔡總統分毫,百分之百是蔡總統辜負了台灣人民的付託。該信呼籲:第一、請蔡總統放棄連任的野望,公開宣布只做一任;第二、請總統交出行政權,退居二線,落實憲法第五十三條「行政院為國家最高行政機關」的明文規定;由新任行政院長全權組閣、指揮內閣。第二封信則指出:蔡總統是一位最具能力,知識豐富的政治人物。以她沉穩的性格和謹慎持平的立場,不但使台灣國際地位顯著增進,提升台灣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而且堅定維護台灣得來不易的自由與民主。蔡總統已展現持平、彈性和堅定的風格,台灣正是需要這種領袖特質,以渡過風浪,航向更光明與安全的未來。

小英政府不是一張白紙,它承接了馬政府九二政治經濟學對台灣的產業經濟就業所得所投下的許多深遠陰影。如果再加上全球化的相乘效應,台灣要恢復到前馬英九時代的日常,那種解構工程恐怕不是兩、三年所能成事。去年一一二四,國民黨召喚九二政治經濟學的幽靈,竟然可以藉由小英政府改革工程所激發的反作用力,造成翻轉二○一六的顛覆作用,正足以看出馬政府八年對台灣社會產生多大的負面影響。可以說,小英政府的內政處境十分尷尬,二○一六的民意支持,期待她大破大立,但是改革與建設的外溢效果,無法讓多數民眾迅速有感,利益受損者卻即時反彈,於是必須承擔自己與前任的雙重民怨。事實上,這也是改革者的宿命,不像革命者至少先完成歷史的斷裂,讓人具體感受到舊時代已經消逝,而新時代的光明願景指日可待,革命的動盪也轉移了多數人的相對剝奪感。

反觀,在國際政治方面,馬政府八年外交休兵,把台灣的國際空間交給北京承包,造成台灣主權的溫水煮青蛙效應。外交休兵,最後留下外交殘局,小英政府兩年多來深受其害。相形之下,維持現狀乍看無所作為,卻是對外交休兵的急拉扭轉,穩住台灣的獨立現狀。經過這番撥亂反正,台灣才能在馬政府之後,無縫接軌到川普的印太戰略,在中國風險上升之中,為維持台灣獨立現狀、徐圖伸展國際空間創造機會。而川普的印太戰略,也恰好有小英政府所發揮的槓桿作用,不至於在台海部分讓北京找到破口。今天,美中貿易戰、美中戰略競爭、印太戰略,如果在台灣碰到像馬政府那樣的傾中政權,未必是川普的難題,卻一定是台灣的災難,那樣的台灣將窒息於絞索兩端的拉扯。小英政府不為所不當為,換來「台灣總統」、國防授權法、台灣旅行法、亞洲再保證倡議法等戰略加分,四十四位國際學者與前美國政府官員見證了這一點。

話說回來,一一二四 ,仍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警訊。習近平的九二共識壓縮版已經預告,一旦傾中政權捲土重來,北京對台灣的迫統攻勢,絕對不會像馬政府八年那樣的慢條斯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可能一步到位。小英政府的內政、外交成效發生背離現象,選舉挫敗固然源自改革策略錯誤及輕忽經濟民生,但也不能忽視北京兩年半來的總體戰,尤其是選戰期間明目張膽地介入。北京來者不善,二○二○想必會變本加厲,所以小英政府穩住國際大局之後,一定要趕快把內政的補課做好,拚民生必需有感,不能自我感覺良好。小英政府,不論四年或八年,最重要的執政目標,就是讓本土政權繼續執政,杜絕傾中政權班師回朝以利習近平的迫統鋪陳。毫無疑問,這個目標也是所有志在維持台灣獨立現狀的人,都應該團結一致、全力以赴的總目標。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