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蔣還是舔共 巴掌背後台灣人應面對的真相

記者凌美雪/特稿

文化部長鄭麗君遭資深藝人鄭惠中掌摑事件,大家聚焦在鄭麗君要不要告鄭惠中,但連日以來,鄭麗君不斷強調,「個人受辱事小,民主不容傷害,轉型正義更應受到充分理解並持續推動。」因為,巴掌背後還有更多值得國人深思的問題。

  • 中正紀念堂如何轉型,備受社會關注。
(資料照,記者方賓照攝)

    中正紀念堂如何轉型,備受社會關注。 (資料照,記者方賓照攝)

  • 228事件屆滿70週年時,文化部初步將中正紀念堂商店中威權統治者意象鮮明的商品下架停售;停止發放涉及威權崇拜之文宣品及簡介;開閉館停止播放「蔣公紀念歌」。圖為遊客參觀常設展。(資料照,記者黃耀徵攝)

    228事件屆滿70週年時,文化部初步將中正紀念堂商店中威權統治者意象鮮明的商品下架停售;停止發放涉及威權崇拜之文宣品及簡介;開閉館停止播放「蔣公紀念歌」。圖為遊客參觀常設展。(資料照,記者黃耀徵攝)

  • 中正紀念堂轉型議題也於線上開放公眾討論。
(翻攝自中正紀念堂轉型資訊平台網站)

    中正紀念堂轉型議題也於線上開放公眾討論。 (翻攝自中正紀念堂轉型資訊平台網站)

  • 對於國民黨威權統治時期,政治受難者所受的苦難陸續公開,鄭麗君鼓勵國人多閱讀以了解歷史真相。圖為收錄受難者家書的《無法送達的遺書》。(記者凌美雪攝)

    對於國民黨威權統治時期,政治受難者所受的苦難陸續公開,鄭麗君鼓勵國人多閱讀以了解歷史真相。圖為收錄受難者家書的《無法送達的遺書》。(記者凌美雪攝)

  • 巴掌事件凸顯國人對歷史真相的判斷出現兩極化評價,網路上也有很多人設計帶有諷刺意味的圖片。(翻攝自網友設計畫面)

    巴掌事件凸顯國人對歷史真相的判斷出現兩極化評價,網路上也有很多人設計帶有諷刺意味的圖片。(翻攝自網友設計畫面)

  • 巴掌事件網路上也有很多設計帶有諷刺意味的圖片。(翻攝自網友設計畫面)

    巴掌事件網路上也有很多設計帶有諷刺意味的圖片。(翻攝自網友設計畫面)

鄭麗君第一時間呼籲 不能讓民主社會暴力化

鄭麗君表示,她並不清楚對方為何暴力向她,因此,事件發生的當下,她說,「怎麼可以這樣?」無論如何,人都不可以使用暴力。「我希望呼籲台灣社會不要再複製暴力。」而身為公職人員,她也不會用暴力的言語對一般人民。

「我離開現場後,回到車上,我想,這意味著什麼?」當時還不知道對方的用意,因此,當下想的是,「不能讓民主社會持續暴力化,民主不能受傷!」但在知道對方說法之後,鄭麗君則強調,「事後主張也不能合理化暴力。」至於鄭惠中楊言是因為不滿「去蔣化」,文化部也在當天即以新聞稿說明中正紀念堂轉型的計畫進程與未來規劃,期望國人能充分了解政策之後,再理性討論。

蔣家後代支持轉型正義 蔣友柏:中堂正紀念是錯的

巴掌事件震驚國人,幾天以來持續發酵,郝龍斌認為巴掌事件起因文化部刨根去中國化,前總統馬英九更語出驚人要文化部檢討,當然都引來網友撻伐,對此,鄭麗君則呼籲國民黨政治工作者,現在的國民黨已經不是過去的國民黨,應放下過去的包袱與黨派的成見,跨黨派一起推動轉型正義,只是不知道國民黨是否聽得進去?

其實,針對所謂的「去蔣」,鄭麗君多次澄清,轉型正義不是在去除對任何統治者的歷史記憶,相反的,是要還原過去刻意被選擇遺忘獲掩蓋的大規模人權受害史實。連蔣家第4代蔣萬安對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其中被害者平復司法不法部分也投下贊成票,蔣萬安說,「以開放態度面對促轉條例,面對歷史、還原真相,台灣才能邁向和解的第一步」。

蔣友柏更是早在2007年接受國際媒體專訪時,就直言「家人曾經迫害台灣人民,國民黨有殺人,這是事實」,「台北中正紀念堂裡的銅像是全世界僅次於莫斯科列寧銅像的第2大銅像,而且我曾祖父過世後遺體由民眾排隊瞻仰數日數夜,全世界有這種待遇的,好像只有蘇聯的列寧、中國的毛澤東和北韓的金日成,我實在不知道國民黨把我曾祖父當成他們的圖騰,然後與列寧、毛澤東和金日成相比,這樣對他們有什麼好處。」

巴掌背後有陰謀 打給中國看?

不過,也有人對於巴掌事件有更多層次的解讀,認為那是親共統派所策劃,是否是用人民幣收買的老藝人當打手,欺負羞辱台灣人的一巴掌!視此為台灣人反抗中國共產黨併吞台灣的一個重要歷史事件。

台灣青年反共救國團理事長楊月清日前上節目時指出,鄭惠中曾說過有想打鄭麗君的念頭,「打一巴掌太便宜了她」、「我還以為她知道我想打她」、「我想了好幾個月」,字句間表露意圖布局、有預謀,因為鄭惠中其實私下熱衷喬中國、台灣各地藝人的表演,名片更是大剌剌標出大中華文化藝術表演團,立場鮮明,「她要打鄭麗君是一個預謀、一個局,她要打給中國看,這樣她可以謀取更多之間的利益」。

鄭惠中也曾在記者會上表達自身立場,高呼「心連統促黨」,因此,楊月清認為,巴掌事件說是不滿鄭麗君同意去蔣,「這都是騙局」,「她是要打給中國看」。

不是去蔣而是還原蔣 鄭麗君建議國人多讀歷史

連日來也不斷有人建議鄭麗君提告,鄭麗君表示,她不希望這件事被聚焦在她個人與鄭惠中之間要不要道歉、要不要接受道歉,要不要提告等問題上。而是在「巴掌」的背後值得深思的各種問題,「尤其這裡面有太多對轉型正義的誤解,這需要我們更深思,我希望藉這事件,大家來共同珍惜台灣的民主,我們當下民主深化必須做的努力才是重點。」

鄭麗君也出示一本收錄政治受難者書信的《無法送達的遺書》為例,期盼國人能透過閱讀,真正認識轉型正義的真諦,透過對歷史真相的理解,真切地貼近受難者及其家屬們所承受的磨難,才能產生同理心,有同理心,社會公平正義才有可能,而不是只要求受難者包容與遺忘。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副刊》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