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讓講台語變得不美麗?

論者表示,女藝人謝忻的遭遇,讓人深思為何「講台語等於不美麗」的意識形態,深植在大家心中。資料照片

論者表示,女藝人謝忻的遭遇,讓人深思為何「講台語等於不美麗」的意識形態,深植在大家心中。資料照片

李筱峰/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名譽教授

今天是國際母語日,對台灣這個多語國家而言,應有特別意義。尤其過去在中國國民黨長期統治下,本地的語言遭受歧視與壓迫,以致今天台灣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母語瀕絕區,因此國際母語日更應發人深省。

1年多前有一則新聞:藝人謝忻有一次在逛地下街時,遇到一位保養品女推銷員問她要不要試用包,謝忻以台語回答「無要緊,我物件真劑都用未完」。不料推銷員竟然對她說:「妳長得這麼漂亮,不要講台語。」謝忻怒問:「為什麼長得漂亮不能講台語?是安怎我毋使講台語?」謝忻在她的臉書有感而發:「『講台語等於不美麗』的意識形態是否已經深植在大家的心中?不管再怎麼努力推廣什麼在地文化,母語教學,台語都無法被優雅的扭轉,是不是?」

像謝忻這樣遭遇語言歧視的惡例,只是一個抽樣代表。解嚴已經30年了,這種現象至今還隨處存在,當然這是過去國民黨語言歧視的「教育」(應說「洗腦」)的發酵。

1950、60年代出生的人,是接受國民黨語言歧視洗腦最徹底的世代。他們都經歷過因為說母語而遭罰站、罰跪、掌嘴、掛牌、罰錢的侮辱。久而久之就產生巴夫洛夫式的制約反應,認為台灣本地的母語是卑賤的,要講官定的「國語」才高尚。這種心態又傳給下一代,致使下一代自賤母語不再使用。

語言本無貴賤之分,每一種語言都有高尚用語和粗鄙之詞,例如柯文哲把婦科醫師形容為「婦科只剩下一個洞」、「在女人大腿當中討生活」即使是用所謂「國語」發音,還是粗鄙難聽。

如果講台語就比較粗俗,那麼杜甫、李白在吟詩時的發音比較接近今天的「台語」,是否就比較粗俗?在中文系裡面,熟悉「台語」、客家話的人,在修習聲韻學時,比起只懂北京話的人要駕輕就熟,難道他們比較不高尚?

今天的「台語」(所謂「閩南語」,或「福佬話」)、客家話和北京話(所謂「國語」),都同屬「漢語系」,不僅文法幾乎相同,也共同使用漢字。每一個漢字都可以用「台語」或客語來讀。甚至有許多字讀音近似得難以分辨。不信請以「台語」讀讀這個句子「泰山跳愛河」,看看到底你是念「台語」還是北京話?簡直分不出來。

如果講所謂「國語」就比較高尚,那麼請問在講「台語」時,其中幾個音和「國語」相同時,是不是講到那幾個音就高尚起來,其他的音就又比較低俗?舉個例子,用台語讀這個句子「新婚的郵差和太太去阿里山旅行」,其中的「新婚」、「郵差」、「太太」、「阿里山」的發音,和「國語」發音相同或近似,是不是講到這幾個字時,就高尚起來,其他的音就不高尚呢?這不是太滑稽了嗎?

一個社會中的任何語言,都是該社會的文化財產,我們沒有藉口任何理由來消滅任何文化財產的權利。韓國瑜在選舉時表示,台灣本地的母語不該在學校學,只能在家裡自己學。如此充滿語言歧視的韓流,卻能在高雄氾濫,台灣文化悲哉!健全的文化觀、教育觀應該是:各種母語都可以在校園內自由使用、發揮。

一個多語並行的社會,顯示該社會的開放;而在一個多語社會中具備多語能力人越多,那個社會的族群融合度也會越高,而且人民透過多語的學習,可以腦力激盪,提高素質,激發文化的精進(以此觀點,也應該推展英、日語等國際語言)。

不僅同為漢語系的「台語」、客語、北京語應共存共榮,原住民南島語系也該有生存進而發揚的空間。相對於漢語系語言,原住民的南島語系才是真正老牌的台灣話,其餘都是近世外來的。中研院李壬癸院士就呼籲我們要珍惜台灣的南島語,誠哉斯言!原住民族的南島語是台灣文化極重要的內涵,更應予尊重保存。

<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論壇〉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筱峰

李筱峰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名譽教授、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曾任《八十年代》雜誌執行主編,報社記者、編輯、主筆;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教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