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怕「糾正案」?

 

這星期有一個引人注目的糾正案,是財經委員會的「核四封存案」,三位馬系委員認為封存核能四廠之舉,導致台電每年在無經濟效益流入的情形下,仍須耗費數億元於資產維護管理,資源嚴重浪費,所以糾正經濟部及行政院。這個調查報告提出之際,受到在場 7位新任委員極力反駁,但因人數劣勢無法擋下,以致其後的記者會上出現兩批委員先後上台互摃、「一案各表」的現象。
 
 
糾正行政院核四政策/雅虎新聞
部分監委提不同意見/雅虎新聞

這三位委員一再強調:「報告不涉及核四要不要啟動、要不要蓋」,只想糾正新政府的能源轉型政策,尤其是蔡英文總統甫上任即宣布「2025非核家園」,這個宣布「未經能源安全、能源經濟、及環境影響等完整評估」,以致引起全國工總、商總、及台北市美國商會均對未來穩定供電與電價上漲都「感到憂慮」,影響他們的投資意願云云。
 
首先要掀底牌,馬系監委當然不敢主張核四要再啟動、要重蓋,這不是因為他們很客觀中立、沒有預設立場,而是因為這個議題對他們而言根本就是禁忌!理由很簡單,核四封存是2014年4月馬英九與江宜樺的決定,他們即使覺得核四封存的政策不當,也不敢公然挑戰。更何況馬江二人宣布核四封存時,他們都已經是馬英九提名的準監委,三個月後也正式進入監察院成為馬系監委,要是真有「對事不對人」的士大夫骨氣、挑戰威權的道德勇氣,早該向馬英九、江宜樺開刀了。難怪這三位只好再三聲明不談核四本身,而是要檢討「非核家園」的政策釐訂。
 
他們說小英總統上任才五天,不應該宣布 9年後台灣成為「非核家園」,因為政策「未經能源安全、能源經濟、及環境影響等完整評估」,這又是把自己的無知加諸別人。我們雖然不知道評估怎樣才是「完整」,但若是影射政府對無核家園的時程不曾分析、甚至毫無概念,那就太小看台灣「反核運動」的效果了。反核運動肇始於 1982年政府核定興建核四,所以從那時到現在近 40年間,核能與台灣的「能源安全、能源經濟、及環境影響」,一直是政府與反核團體反覆辯証的課題;這三位藍委如果願意與「台灣環保聯盟」的施信民、張國龍、徐光蓉、王塗發、… 等人面對面討論,就不會以為非核家園是一個「烏托邦」式的理想,沒有人認真探討過。
 
對尖尾個人而言,主張廢核是基於一個單純的理念,根本無需用到經濟數據來說服;這個理念就是「經濟正義」。簡單說,政府的各種能源政策像是不同的投資標的,該採用核能或是燃氣來發電呢?任何一種投資決策都有兩個層面要考量:報酬(成本)與風險,市場經濟的定律就是只可能存在「高報酬/高風險」或「低報酬/低風險」兩種投資機會,其他的組合不是太「爛」沒買家、就是太「好」沒賣家。市場是「公平」的,承擔風險是賺取報酬的代價,報酬隨風險同向變動。
 
如果政府要在「低成本(高報酬)/高風險」的核能或「高成本(低報酬)/低風險」的天然氣之間做選擇,這必然會是一個很「武斷」的決策,因為到底成本和風險哪一個重要呢?假設用安全的天然氣發電比核電每度貴 $1,一年下來要多花 $2,200億,值不值得賭一下「車諾比」或「福島」不會在貢寮發生呢?這當然就不會是一個可以客觀回答的選擇題了。
 
好在經濟學不是狹隘的數字遊戲,我們可以站在「經濟正義」的高度重新思考這個問題。我們要瞭解,公共政策的決策與個人投資選擇有一個最大的不同,就是在公共事務上,政策產生的報酬與風險,承受者往往不是同一人或同一群人;享受好處的人與承受害處的人如果不同,對同一決策者「報酬與風險同向變動」的市場邏輯就不再適用,而要進一步考量受益者與受害者在分配上的公平性。換句話說,假設核電比較便宜,哪些人省錢最多?核電比較危險,一旦發生核災又是哪些人損失最重?這個問題就很容易有個客觀的答案了。
 
圖/環境資訊協會報導,圖:陳文姿
尖尾反核30年,就是基於核電受益最大的是經濟強勢者、受害最大者是經濟弱勢者,有如認同「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導致社會福利的逆向重分配,換言之,核電不折不扣違反了「經濟正義」。
 
何以核電的最大受益者是經濟強勢者?因為目前台灣民生用電與工業用電的相對比重大約是1:3,而住宅戶數與工業用電戶數之比則是55:1,可知發電成本的降低對一般家庭每日不到10度用電,受惠有限,但對工業用電大戶則受益良多;特別是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的大廠,耗能最多,低電價對他們永遠是錦上添花。工總、商總、外商都愛核能,益發証明他們的本位立場在作祟。
 
風險的影響層面則是另一種狀況:核災不發生則罷、一發生則台灣泰半要「淪陷」。果真如此,工總、商總、外商這些經濟強勢者,當然有較強的應變能力與逃難管道,而弱勢者如在地的老農或勞工,從沒有在海外置產、更不曾取得雙重國籍,一旦定根的土地遭逢災變,只能困守家園,要如何到外地東山再起?由此可見,大家承受核災風險的能力,更是極端的分配不均。
 
一個負責任的政府至少必須平等對待所有人民,所以就幅員有限的台灣而言,無核家園的能源政策其實是合理且必然的。寄望受到糾正的經濟部與行政院不要被嚇唬,不妨直接回復監察院:「誰理你啊!」
< 資料來源:尖尾週記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陳師孟

陳師孟
經濟學家,出生於美國馬里蘭州,祖父為蔣介石文膽陳布雷,父母皆為蔣介石同鄉浙江人,1歲後(1949年)隨家人自美遷台。曾任台北市副市長、總統府秘書長、民進黨秘書長。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退休,2020大選後請辭監察委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