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大哥心裡亂七八糟?

 

韓國瑜的獨特風格,不同於時下書生型少爺型政壇名角,與一般政客相比,更會讓國人感覺更像一位大家平日常見的樸實庶民。圖/高雄市政府

韓國瑜的獨特風格,不同於時下書生型少爺型政壇名角,與一般政客相比,更會讓國人感覺更像一位大家平日常見的樸實庶民。圖/高雄市政府

 

昔年在中國本土曾有一首名為「麻將經」流行歌曲,由名歌星周璇和諧星韓蘭根對唱,其中一句歌詞是用周璇唱來調侃對方,「韓大哥心裡亂七八糟」。現今看到報載韓國瑜市長不少光怪陸離主張,很能令人想到這句歌詞。莫非這位韓大哥也是心裡亂七八糟,有似一所亂堆雜物儲藏室?

韓國瑜以一位默默無聞過氣政客,一躍成為當前風雲人物,多有論者認為是粉絲狂捧和媒體造神,乃至有境外勢力介入操弄所致。但真正決定性因素,恐仍是他本人所具備,而適為一般藍綠政客所欠缺獨特風格,試觀同一曾擔任農產公司總經理的吳音寧,則無論你如何吹捧,「高層」如何關愛,只怕也塑造不出另一位韓國瑜,即可為此作一明證。所以若將韓的崛起純然歸於外在因素,並非持平之論。而他的獨特風格,也正和他的人生閱歷有關。

就韓國瑜人生閱歷而言,他是在現實社會打過滾的人。風吹雨打世態炎涼,磨練出他的自信和膽識,培養出他從容應付各種場面能力。遇有媒體尖銳提問,他能見招拆招,做出未必有理明快回應,不是只能現出小女生般無奈強笑,期期艾艾作答。他更不致於若不倚賴講稿或讀稿機,即不能順暢發表一篇演講。這應是他作為一位政客成功之處。

他的獨特風格,不同於時下書生型少爺型政壇名角。若和富豪家庭出身大小姐,或閨秀型貴婦型政客相比,更會讓國人感覺更像一位大家平日常見的樸實庶民。韓流之出現,這應也是一大原因。這也恐是本土陣營,以及所有反併吞國人不能不承認,也不能不心生警惕一樁因素。

「建國大綱」都如海市蜃樓

面對如此一位極可能代表泛統陣營參選總統人物,本土政黨若仍執意推出一位畏畏縮縮,想辣也辣不起來候選人與之對抗,只怕正是取死之道,甚至進而拖累到國會優勢崩解,也不致令人感覺意外。

但韓國瑜的獨特風格,固然不是書生型閨秀型政壇人物所能及,是他的強項賣點,然而他肚子裡的貨色則是另外一回事。細看之下,恐真令人產生韓大哥心裡亂七八糟,徒然辜負了有膽識新型政客形象的感慨。

韓大哥的愛情摩天輪、迪士尼樂園、賽馬場、觀光賭場等等「願景」,他的「建國大綱」恐乍聽都似是煞有創意,高雄也從此前途似錦。但你若細細一想,都予人以海市蜃樓癡人說夢之感。他所舉種種計畫可行性究有多少需要投入多大數額資金,又能獲致多少效益,投資又是多少年可以收回,只怕他也說不出一個概略。街頭賣藝的拳頭師,可以儘情吹噓他如何如何精通各門各派拳腳功夫。略有分寸政治人物,則似不宜提出過分離譜主張,以讓國人多少看得起一些。

眾多論者或未注意到,韓國瑜的愛情摩天輪等建議,都純是在鼓吹享樂主義消費主義,反映的是廟會文化嘉年華會文化,顯示不出絲毫人文氣息。不知這是否也在反映他本人的人文素養也不很高明?他興沖沖所推薦該幾項構想,是否也反映出他不甚看得起高雄人,骨子裡認定不值得對其揭示較高層次願景,認定高雄只能對聲色大馬有興趣?

也很令人沮喪的是韓市長涉及文化發展的談話,居然是大談金庸武俠小說和瓊瑤愛情小說,更將仍健在瓊瑤迎到高雄奉為上賓。在此國人或很希望他大談這兩人作品,僅只是他一時興之所至,而不是視之為逝去時代的文化象徵,或是將之推薦給高雄市民。如果他確是心儀兩人作品,則恐不免又令國人為他的文學品味感到悲哀。

要知流行和暢銷並不一定代表文學價值。金庸所創新潮武俠,當年確是廣大讀者消遣讀物,瓊瑤所擅長愛情小說,也曾賺到師奶大嬸和純情少女熱淚。但兩者文學價值如何,在此也不必多談。韓市長若真認為流行和暢銷即代表珍貴價值,則當年「梁山伯與祝英台」影片更是轟動全台,市長或可將該片主角凌波女士請到高雄,高歌一曲「訪英台」或「樓台會」,以娛特定族群師奶阿嬤?

韓市長真正與時代脫節的表現,是他興致勃勃想建設賽馬這一舉動。

賽馬是折磨動物

現代文明社會人道進步思潮,是人類不應把本身娛樂,建築在其他動物挨受痛苦哲麼的基礎上。所以諸如大象跳舞,老虎跳火圈之類馬戲團表演,在眾文明國度都逐漸遭到唾棄禁止,因為這類表演的訓練過程都很慘忍。這才是當之無愧的進步價值,是人類良知的顯現。

馬師訓練參賽馬,雖不及馴象尋虎之殘酷,也僅只是一些差異。驅逼出賽馬匹繞場狂馳,恐也不是良好人道表現。如今星馬香港等地之有賽馬活動,本是當年殖民時代遺緒。台灣實在不該再引入這一折磨動物娛樂。

韓市長若是不以堪稱真正進步價值為念,似可考慮把西班牙的血腥鬥牛秀也引來高雄,而吸引國內外嗜血觀眾湧來欣賞,讓高雄發大財?

這位韓市長從瓊瑤小說到觀光賭場,發表過不少五花八門高見,或是真在反映「韓大哥心裡亂七八糟」。然而也猶有廣大韓粉乃至有份量政壇人物,想捧他出馬選總統,莫非真是所謂「阿達馬恐庫力」?

< 資料來源:《民報》【專欄】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敏洪奎

敏洪奎
1972年曾以筆名「孤影」發表<一個小市民的心聲>,被當時執政當局引為宣傳利器。後因感嘆執政者保守極權毫無進步,開始為文呼籲外省選民放棄敵視心態,理性面對本土化的大浪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