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的啟示

 

有關民進黨總統提名人選,以四老為首勸退派理由堅強,主張鞏固領導中心人士,也必非全然無理,或只為自身權益利害打算。圖/民報資料照

有關民進黨總統提名人選,以四老為首勸退派理由堅強,主張鞏固領導中心人士,也必非全然無理,或只為自身權益利害打算。圖/民報資料照

自去年1124選舉落幕以來,國內不時出現「相公」、「戰犯」和「逼宮」這三樣字句。三者均是政界和媒體談論選後政壇動態的譬喻用語。但這三項概念所涉及議題,其份量輕重程度,以及對今後政局影響,則是很有區別。

相公一詞在此意義不同於戲劇裡許秀年對楊麗花的稱謂,而是借用麻將術語,意指沒希望代表國民黨選總統的黨內巨頭,事原屬該黨家務。值得注意者,倒是一向被視為黨內本土派象徵的王金平,是否會又一次敗在特定族群人士手下,而結束他的政治生命。

至於戰犯說,是選舉大敗之後,民進黨內檢討敗因,有黨員認為明星級民代主導支持同婚是一大致命傷,而冠以戰犯罪名,這也原屬此黨家務紛爭。但試觀被指責者似是聖眷甚隆,要求其認罪或從此閉嘴恐也不易,不過戰犯這一名詞,一向都是戰勝國整肅、審判敗方黨政軍領袖用語,未聞有人加諸本陣營該為過錯負責人物。貿然將本黨人士指為戰犯,自身常識修養恐也須加強。

所以,誰會成為國民黨的相公,誰該是民進黨敗選的戰犯,充其量也只是黨之大事,稱不上是國之大事,國人或許聽聽即可。但逼宮則是可能對政局產生極大震撼,必須嚴肅正視,至少也要對逼宮這一名稱建立清晰正確認識。

時下逼宮之說,是起自現代「商山四皓」,四位老先生發表公開信籲請放棄追求連任。醞釀中的逼宮運動若是成功,來年蔡總統即須退位去職。事關國家政權更易,焉能不嚴肅正視。

首先一提的是,逼宮這一名詞挑選得並不妥當,聽來頗有殺氣騰騰意味,彷彿猶同歷史小說所載,權臣帶劍入宮,「冷笑下殿」,威逼皇帝讓位。但無論四老或其他人士,都未主張發動武力政變,或號召群眾包圍總統府,而是動之以情、諭之以理勸請讓位。所以時下所謂逼宮,或以改謂勸退比較貼近事實。

主政者怯懦無能引爆逼宮

國人也須留意到,歷史上的權臣逼宮篡位,其能夠出線也是「領導中心」已現出敗象,當政皇帝怯懦不長進。試問當年漢武帝或唐太宗在位,又有誰敢出現逼宮?美國的羅斯福和艾森豪都是聲望甚隆,民意支持度甚高在任總統。兩人進行連任佈署時,又有誰曾動念爭取黨內提名?

今天國內奔走呼籲,號召鞏固領導中心人士,也該想到過去將近三年施政若是深得民心,如今又何致出現逼宮勸退聲浪。

是在誰將近3年執政領導下,引惹出民意反感反彈,逼得民進黨巨頭在1124前夕,哀求選民「再給民進黨一次機會」?

1124投票結果,顯示出選民沒受到太大感動。民進黨若不能推出新人選,只怕來年大選和國會選舉會再重跌一跤。

本文茲舉一實例,簡單介紹在正常民主國家,逼宮現象一旦出現,政界有關人士是以何種態度何種方式面對,以供時下力倡鞏固領導中心者參酌。

1960年代中期美國介入越戰,企圖挽救南越免於併吞赤化。但當時在任的詹森總統是以極愚蠢戰術對付越共游擊戰,以致收效有限,師老無功,導致國內人民失去耐性,民意基礎逐漸流失。但詹森本人和左右近臣仍似全然無覺。

局勢發展至此,於是乃有民主黨參議員馬卡錫(Eugene McCarthy)出面投入1968年總統提名初選,向同黨現任總統挑戰。結果是他在新罕普夏州初選表現驚人,重挫詹森總統聲望,也導致他旋即發表談話,聲明決定不企求連任。

硬拼到底導致同舟共沉

很值得注意的是,當時詹森總統眼見馬卡錫聲勢不弱,也並未發表長文,歷數自己是如何之擁有國際觀,是國家不可或缺領袖,也是英毅三軍統帥。他在此確是保持住作為總統的應有尊嚴,未像小政客般自吹自擂。而他能審查時勢,斷然決定不尋求連任,也不失為識大體表現。當時他若是一意要拚到底,不惜拖下民主黨和他同舟共沉,黨內恐怕也拿他沒轍。

1968年美國大選,民主黨放棄現任總統,雖仍不免敗於對方共和黨,但至少也做到敗而不潰,不僅選舉結果極為接近,也保住國會參眾兩院多數席次。當時若仍由聲望跌到谷底詹森總統掛帥,只怕不免以大敗收場,不少現任參眾議員也只能打包回家吃自己。

文尾回到當前國內政局。有關民進黨總統提名人選,以四老為首勸退派理由堅強,主張鞏固領導中心人士,也必非全然無理,或只為自身權益利害打算。但後者若回顧一下1968年美國政壇人物表現,或能認識到面對逼宮現象,何者才是理智成熟表現。

< 資料來源:《民報》【專欄】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敏洪奎

敏洪奎
1972年曾以筆名「孤影」發表<一個小市民的心聲>,被當時執政當局引為宣傳利器。後因感嘆執政者保守極權毫無進步,開始為文呼籲外省選民放棄敵視心態,理性面對本土化的大浪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