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調不等於民主

 

國民黨與民進黨都誤把民調等同民主,為總統候選人提名程序及方式爭吵不休,其實現代民主國家,不論總統制或內閣制,沒有一個國家的政黨用「民調」決定候選人。

以「民調」當提名機制,是台灣剛性政黨想「民主化」而產生的怪胎。國民黨抄襲列寧政黨,挑選「精英」入黨;民進黨從反對運動起家,敢入黨的不多,它也怕國民黨臥底,學國民黨組織,成為黨員要「交黨費、帶黨證」的剛性政黨。

這兩個黨都只有幾十萬黨員,要民主化,卻不學柔性政黨的美國,從協商徵召改成黨員(或開放)直接投票初選;也不學內閣制典範英國,採取領表登制記、審核合格便成候選人,而搞出「全民調」,或混合民調與黨員投票的雜種初選。

如果靠抽樣的民調,公正與可靠足以取代投票,美、英民主國家早就可以廢除選舉,用民調決定一切;台灣法律規定在選前十天便禁止發表民調,就是承認民調有被操作影響選舉的作用。

國民黨對明年大選候選人提名機制,被參選人批評「變來變去」;民進黨現任總統蔡英文呼籲黨內協商、團結一致打贏選戰,挑戰者賴清德堅持走完全民調初選才能團結、才民主。

遊戲規則先定是一項民主原則,但以民調取代黨員投票,並不能完整代表黨的意志、或更民主,尤其是在網路操弄假訊息、製造假民調的時代,民調「只供參考」,並不是真正可靠的工具。

布魯金斯研究所的研究報告指出,大部分人對民調觀感不佳,許多被訪者直接就掛斷電話;但多數人承認民調是了解人民意願的「一種工具」。

台灣兩黨把黨內協商視為非民主,把民調等同民主,與其他民主國家政黨的認知與作法相去甚遠!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鏗鏘集》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王景弘

王景弘
王景弘曾任《聯合報》記者、選述委員、駐美特約撰述、紐約《世界日報》編譯、《經濟日報》駐美特派員、《聯合報》駐華府特派員,以及《台灣日報》主筆。著作有《採訪歷史:從華府檔案看台灣》、《杜勒斯與台灣命運》……。目前每週在《自由時報》撰寫〈鏗鏘集〉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