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賽先生,不要德先生

 

再過幾天,就是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喜歡談的五四運動(一九一九─二○一九)一百年了。五四運動發生在中國的中華民國時代,以北洋政府治理下的北平為首要地區,延伸其他大城市。胡適、陳獨秀、魯迅、蔡元培…涵蓋左、右、自由派的新文化運動,有積弱圖強的愛國主義基調,但又有顛覆中國中心主義的想法,更重要的是民主(Democracy)和科學 (Science)的強調。所謂的「德先生」和「賽先生」,就是一百年前被鼓吹的口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雖在一九四九年建政,但比中華民國更崇揚五四。中華人民共和國訂為青年節,而中華民國以三二九為青年節,反映的就是這種差異,也有前後。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的中國性都重賽先生、輕德先生。毛澤東這樣,蔣中正這樣。中華民國在中國或在台灣都想一黨專政,迫於人民爭取民主的努力,在台灣不得不把相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口號民主實踐了。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民民主專政讓中國共產黨絕對統治。現在,習近平更近乎稱帝了。

只要賽先生,不要德先生。不能成為真正近現代文明國家,但中國不論左與右就是這樣。中華人民共和國強起了,但對於世界有文明的貢獻嗎?還是只讓人畏懼、憂慮。曾經積弱,在一八九八年大清帝國末期,康、梁變法的百日維新、立憲君主制未成。又在一九一九年,中華民國時代的五四新文化運動只重賽先生,不要德先生。墨守中國中心主義的深層結構無法讓中國人成為近代市民,中國無法真正成為近現代民主國家。五四一半,問題在此。

只要賽先生,不要德先生,反映了中國統治權力心態普遍的專制性。成王敗寇,皇帝變成總統或國家主席,皇族變成黨人。中華民國以藍色革命建立,是這樣;取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以紅色革命建立。向右或向左,都只是權力的幌子,革命只是革別人的命,取別人權力而代之,為什麼會這樣?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裡沒有轉化近代市民意識的邏輯,沒有近代國家觀念。大清帝國時代,漢人稱臣、文武百官盡以奴才自稱的宮廷戲魅惑仍然存在。

好不容易,在台灣這個有中華文化因子但不盡只有中華文化的國家,總算要賽先生,也要德先生。但在中國,仍然只要賽先生,不要德先生。賽先生之用,是富強之甲,財大氣粗的中國,科技是經濟之用,甚至用來監管人民。五四運動一百年,回頭看歷史,一種殘缺的演變。身體發展成巨獸,心被拿掉了。

(作者李敏勇,詩人)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鏗鏘集》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