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國家名叫台灣」

自由時報五月二十八日的社論「我的國家名叫台灣」,讓像作者這樣二十餘年的長期訂戶,在去年那一個雖敗猶榮的二○二○年東奧正名公投沒過而感到失望及無奈之餘,又燃起對台灣未來的憧憬。希望在這個好像台灣人只想「發大財」的氛圍下,做為台灣主流平面媒體的自由時報能為台灣未來的願景起了輿論的引領作用。

外交部25日宣布,經與美方充分協調溝通,決定將「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更名為「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象徵台美關係緊密。(翻攝蔡英文臉書)

回想起自由時報創立時自詡是第一個採用公元紀年而不是中華民國紀年的報紙,一直到今天。後又發行Taipei Times,讓台灣與國際接軌,踏出國際化的一大步,相當不容易。的確,「我的國家名叫台灣」,才有可能期待在一代接一代持續的努力下看到「台美」建交、「台日」建交等等,甚至加入聯合國的美夢成真。

現在有志台灣總統大選的參選人個個摩拳擦掌,然經濟的發展、讓人民過好日子的訴求,應是人民對有志參與總統大選之參選人及政黨最起碼的要求,競爭者之間不同的只是政策及實踐方法。因此,若以台灣長年所處之國際外交的困境而言,明年的總統大選某種程度及意義上應會是「我的國家名叫台灣」和「我的國家名叫中華民國」的競爭。

在國家定位上,對去年選舉大勝,進而對明年大選志在必得的中國國民黨而言,一定不敢明言台灣是個國家,且會繼續強調「一中各表」的中國是中華民國,但卻不敢告訴選民,國際社會只承認全世界只有一個中國,而這個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事實。也因此國民黨恐怕只能強力放送「讓人民發大財」的口號。

而全面執政的民進黨和其主要的對手國民黨,恐怕都只能在「維持現狀」上比較誰做得好,特別是若蔡英文總統仍代表民進黨競選連任的情況下,以其不支持東奧正名、國號等不列入公投項目等,應該也難以期待「我的國家名叫台灣」的願景。

台灣成為正常國家應不只是個願景,它和台灣每個面向的發展都有密切的關係。希望明年總統大選的訴求中不是只有「人民發大財」而已。

(作者為政治大學退休教授)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