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進入法院的障礙

 

八八風災已屆十年,小林村受災者請求國賠的訴訟,於三月高雄市府放棄對更一審判決上訴後確定。只是此案求償者超過上百人,最終獲勝訴者僅十五人,甚且在訴訟終結後,法院也對敗訴者為訴訟費用之追討,這無疑是對災民的再次傷害。凡此現象,正凸顯國賠訴訟的費用徵收,已成為人民進入法院的障礙。

向國家請求賠償,雖屬公法事件,卻是由普通法院的民事庭為審理,故審判法理就依民事訴訟法,致得徵收訴訟費用。

而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之十三,訴訟請求金額十萬以下,徵收一千元;十萬至一百萬,每萬元徵收一百元;一百萬至一千萬,每萬元徵收九十元;一千萬至一億,每萬元徵收八十元;一億元至十億,每萬元徵收七十元;逾十億,每萬元徵收六十元。如果案件上訴,依據同法第七十七條之十六,還得再加徵十分之五。

這大概是請求金額一%的裁判費用徵收,看似不高,但類如小林村一百多人的集體訴訟,即便求償金額以最低的三億元計算,三個審級下來,還是得繳交七百萬至九百萬元的裁判費用,更可能還有諸如鑑定等的其他訴訟費用。此對已經遭受親人逝去與財產重大損失的災民來說,根本是雪上加霜。而此等進入訴訟的障礙,勢必得依賴法律扶助,惟如小林村之情況,並非所有人都能符合中低收入戶的扶助標準,致得成立專案為解決。

只是在訴訟確定後,除有十五人獲勝訴,裁判費用可因此轉嫁給高雄市政府外,其餘敗訴者,於法扶基金會資源有限而不可能全部吸收下,仍得面臨裁判費用的追討。雖然,高雄市長韓國瑜已宣示會來負責,但無論是動用預算或以募款方式為解決,個案所凸顯的制度不合理之問題仍存在。

故既然國賠本質屬公法事件,於裁判費用的徵收,就應修法比照行政訴訟法,一律以定額的四千元為依歸。而國賠訴訟依循民事訴訟審理的現行制度,恐更應全面檢視與檢討。

(作者為真理大學法律系所副教授兼刑事法研究中心主任)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吳景欽

吳景欽
台大法律學士、輔仁大學法律博士。真理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兼主任、馬偕醫學院兼任副教授、台灣永社常務理事、台灣陪審團協會常務理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