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到底對郭台銘說了甚麼?

永齡基金會執行長的「福委會主委想當CEO」說,到底是郭的傳話,還是劉的個人觀察,並不重要,參選事件中,這句話有無扮演什麼,更值得一探。

永齡基金會執行長劉宥彤昨意有所指地形容,韓國瑜代表國民黨參選情況是「福委會主委卻想當CEO」。(資料照)

永齡基金會執行長劉宥彤(資料照)

 

郭的事業仍在轉型中,接棒布局也未明朗,名利已雙收的他,突然去商從政,定有突發變數。這個變數不是蔡英文,如是,成功企業家會提前準備;也不是朱立倫,朱行政經歷完整,是韓參選高雄市長之前,綠營或多數藍營認定會東山再起的對手,郭若要起而代之,不會臨陣以榮譽黨員的身分加入。

外傳是馬勸進郭,推測其說帖斷不會是韓不能贏得大選;以韓當時的高民氣和社會氛圍,這個理由沒有說服力。當時的韓,甚至朱,都可以打敗民進黨,何須郭湊熱鬧?溫良恭儉讓的馬,更不可能以韓交情或出身因素說服郭出馬,合乎邏輯的,應是回到劉宥彤笑話的嚴肅面,那就是:韓的治理能力有問題;為了中華民國和國民黨,請郭必須挺身而出。這對郭才有說服力。

至於坊間所謂兩個首富的戰爭,是郭加入戰局的果,不是因;企業家做事,不會把怨憤放在自己的大策略目標之上。

民主國家政黨輪替是常態。因此,兩黨讓各自陣營中(最)優秀的人出線,才是國家之福,因為其中之一人,均可能成為國家領導人,若從這個角度去理解,國民黨過去的「換柱」,可視為初選機制不完美下的「必要之惡」,多數人是可以接受的。因此,沒有個人利益恩怨的黨同伐異考量,而是基於愛中華民國更勝於愛中國國民黨,郭台銘站出來問心無愧。

企業講求永續,在錯誤KPI(人氣當做能力)下出線的韓,或換個說法,包裝漂亮叫「發大財」的產品僥倖上市,拆封之後被多數消費者驚覺或證實被騙了,退貨雖是四年之後的事,但這期間累積的民怨,必定大傷公司形象,甚至危及永續經營(被第三勢力取而代之)。從這個角度思考,郭更責無旁貸奮力一搏。

(作者為上市公司專業經理人)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