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母語悲歌

 

讀罷八月二十日的社論《台灣母語復振的開步走》,心中感觸萬分。固然今日台語、客家語等傳統台灣母語之式微,其主因如社論所言,乃當年國民黨之一貫打壓,但之後民主漸開放,多年來,很可能是少子化等關係,為人父母、祖父母者逕以華語跟子孫或晚輩等溝通亦是一大原因。可悲的是,年幼一代的母語能力近乎零,年長一輩的母語能力也逐漸失靈。現在每逢過年,五、六十歲的人一相見,說的不是恭喜或恭喜發財,而是新年快樂(happy new year)。

自公視台語台開播以來,再忙也收看一些,縱然歡喜有台語電視台出現,尤其是配上漢字台語字幕,對有心以台語文創作者而言極具參考、學習之價值。但還是十分擔心,用心良苦、製作新穎的台語台會不會只是關心台語文者在收看?年輕一輩、甚至一些台語退步的中年人根本不看,畢竟有太多包括來自中國的華語節目吸引他們。

實際上,之前就有像是王景弘等評論家,曾言年輕一輩不僅英語學不好,連母語也喪失了。確是如此,我曾與從事服務業,如旅遊、房仲、金融等行業的年輕人以英語交談,他們多半講得結結巴巴,連基本單字也忘了。而試著在E-mail中以英文詢問,或交代事情時,他們不敢以英文回信,只能在看懂的情況下,以中文答覆。偏偏他們,或說約四十八歲以下的人,泰半是兒時即開始學英語。

我有位在輔大教英文的友人,已是七十出頭,對於將英語列為一種台灣官方語言,或學校教學用之語言的政策,總回以一句:注定是有效資源之浪費。但願製作良苦的台語台不會如此。

(作者為退休譯者)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