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柯P討厭外省人的投機心態

台北市長柯文哲在廣播節目上稱「我還是墨綠,底色沒有改變」、「很討厭外省人」等言論,挨批是為獲取選舉利益,操弄省籍對立。各界抨擊撕裂社會,他四日趕緊改口強調「自己是最沒有省籍對立的人」、「該怎麼做就怎麼做」試圖滅火,但仍遭各界砲轟。

二○一四年台北市長選舉時,連勝文質疑柯文哲為「墨綠」,柯文哲回應:「可是你今天在講我是墨綠的時候,你是在撕裂這個社會,謀的是你個人的政治利益。」雖然連勝文當時企圖主打柯文哲與綠營關係,但並未碰觸敏感的省籍情結;如今柯文哲為搶回綠營支持的選票,不只再度重申「墨綠」,甚至對特定族群拋出「討厭」帶有歧視貶低的話語,展現自身與綠營的連結,卻不自知時空環境早已不同,落得「表錯情」的悲慘下場。

2014年柯文哲(右)在台北市長電視辯論會上曾對競爭對手連勝文(左)說,「我說過我是墨綠,當時是為了向這個社會證明你的槍傷是真的!」、「我這樣講是為了台灣社會的和諧。可是你今天在講我是墨綠的時候,你是在撕裂這個社會,謀的是你個人的政治利益!」(資料照,三立電視台提供)

2014年柯文哲(右)在台北市長電視辯論會上曾對競爭對手連勝文(左)說,「我說過我是墨綠,當時是為了向這個社會證明你的槍傷是真的!」、「我這樣講是為了台灣社會的和諧。可是你今天在講我是墨綠的時候,你是在撕裂這個社會,謀的是你個人的政治利益!」(資料照,三立電視台提供)

 

省籍問題牽涉甚廣,涉及歷史因素、社會結構、成長經驗等等。某種程度,確實曾為台灣民主歷程發展的一部分。而早年挑動省籍議題,激發族群危機意識仍能獲得選票,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一九九四年台北市長選舉廣傳的「如果陳水扁當選台北市長,會把所有台北市的外省人統統趕到淡水河淹死」的流言,後來如此偏激的說法當然是不攻自破。

隨著民主教育的深化,省籍情結逐漸淡化,台灣成為多元社會,也不再有以往本省人、外省人的分類。尤其,近年來新住民的增加,也為多元族群注入新的活力。任何以先天無法改變條件所包裝的歧視,都應該被禁止跟譴責。此外還要透過向下扎根的教育、轉型正義,避免歷史的重蹈覆轍。絕對不是如柯文哲所說「現在好好的,管他過去幹什麼。」特別身居首都市長要職、黨主席的柯文哲,不斷為其政治利益,轉變角色背景,更是讓民眾不齒。不停改變自我認同的後果,自然是裡外不是人。從「墨綠」、「兩岸一家親」,再到現在的「討厭外省人」,大玩「政治分眾」做市場區隔的選票算盤,看似打得精,卻忽視了公民意識的提升,台灣早已走出省籍情結。冷飯熱炒族群意識,是看輕了民眾的政治智慧,繼續扮演伊索寓言裡的投機蝙蝠,勢必被各陣營支持者看破、唾棄!

(作者為臺北大學法律所碩士生,https://www.facebook.com/DefendTaiwansDemocracy/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