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多元國家一體

台灣歷經原住民、荷西、清朝的經營,日本時代的建設,不管是東方或西式,不管是傳統或現代,都留下豐碩的先民足跡;這些珍貴的文化資產是台灣的榮耀和優越的發展條件,可惜二戰後,在中國國民黨錯誤的政策下,錯失了50年台灣國家夢。

1996年李登輝先生當選台灣首任民選總統後,在國中教育推出「認識台灣地理篇、歷史篇、社會篇」,首度確認本土教育文化路線,奠定台灣人自我認同的基石。

2000年的政黨輪替,陳水扁總統八年執政,不僅在教育上深化台灣意識,還先後成立客家電視台及原民電視台;2016年本土政權再度執政,公視台語台也在今年2019年正式開播;相對於強勢的華語文化,我們欣慰於國家終於行有餘力,將這塊土地上長期以來飽受歧視的弱勢族群的語言文化,正式搬上檯面,通過「國家語言發展法」的立法,尊重不同族群在教育文化及國家體制的場域內,得以公平使用語言文化的權力,彰顯台灣多元文化的精髓。

「國家語言發展法」三讀 公廣集團得設台語電視台。圖為立委催生活動。(資料照)

「國家語言發展法」三讀 公廣集團得設台語電視台。圖為立委催生活動。(資料照)

 

2001年,母語教育進入校園成為正式課程。2018年教育部推動「108課綱」,語文領域中減少文言文比例,增加台灣文學及世界文學作品,「中華文化基本教材」由必修改為選修,破除中華文化的獨尊,增強多元文化的學習。歷史領域中建構「台灣史、東亞史、世界史」的脈絡史觀,更是一大突破。社會領域則強化人權、轉型正義,以在地觀點,提升公民素養。

台灣這塊土地上的居民教育,本就該以台灣主體意識為核心,知曉台灣多元的文化樣貌與價值,進而認識東亞及世界;猶如世界強國的美國,在文化教育上早已脫離英國,自成一體,才能創造非凡,獨霸世界。反思台灣,隨著民主化和國際化的推波助瀾,「台灣文化」與「台灣價值」的內容,已經趨向樣貌繁華、成熟茂盛的多元型態,但在歷史演進的軌跡驅動下,台灣本質是個墾殖的移民社會,是無法逃避的事實;台灣現在的各住民族群,在面對國家的認同與定位上,是否有共同意識以成就一個多元族群的現代民主國家?是否能配合本土政權多元文化政策的實際行動,攜手共同建構團結一體的新國家?

面對2020年1月11日總統及立委的選舉,關係著本土政權的延續,在這關鍵的歷史時刻,發揮力量,守住台灣價值,守住台灣的自由民主與主權,更莫忘台灣文協的精神-「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的真諦。

(作者現任北社社長)

北社台灣文化日系列活動

(一)10/05文化論壇,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台北市南海路54號

(二)10/19文化晚會,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30號卓越堂

(三)10/26-27文化資產營,台北市NGO會館,青島東路8號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北社評論)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川信

李川信
前台灣北社社長、現任台灣社社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