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會的現況是:對於國家沒有共識

「中華民國台灣是最大公約數」這句話充滿荒謬與矛盾。講這話的政客大概都不知道數學上公約數的定義是什麼。

亂用「公約數」之類的專業語彙,是魚目混珠,是阻礙溝通,對於建立社會共識一點幫助都沒有。

適合用在這個語境的正確辭彙應該是「共識」。但很明顯的是很多人會質疑「誰跟妳有共識?」。所以才會有人想要用「公約數」這個數學語彙來魚目混珠,反正大多數人看到專業辭彙就投降了,就不知如何反駁而沈默了。

台灣社會的現況是:對於國家沒有共識。這不是微不足道的少數人和社會中大多數人沒有共識的問題。這是社會被割裂成數個互斥不相容的大型團塊的問題。

主張中華民國和主張台灣,就是兩個互斥的概念。這兩個概念距離融合甚至合作都還有遙遠的距離,輕易把這兩個概念用三秒膠黏在一起,然後就說這是共識。這是自欺欺人的行為。

中華民國始於 1912 年,當時的台灣是由「大清國割讓予日本」的下轄一道二府八縣五廳的「福建台灣省」(非台灣省)和日本於十九、廿世紀之交所征服的山地原住民領域共同構成的,並且不包括金門馬祖以及南沙群島等。

1945 年日本投降之後將台灣全島交給戰勝的同盟國,包括接收自清國的領地和自行征服的原住民領地。中華民國繼承了日本的殖民母國地位,繼續在台灣島進行殖民統治。

現在的台灣社會,距離「國家共識」還遠的很,只能說已經有了「社會共識」,對於社會上的某些事務,具有相同的「民主」的共識。但對於國家定位,很顯然存在著巨大的落差。

最大的差異存在於主張「一個中國,九二共識」的國民黨和主張「台灣民族自決」的民進黨之間。

國民黨和支持者大多數主張自己是中國人,要和長江黃河那片土地上的中國人「共生共榮」,要認同中華文化。但民進黨和支持者們很顯然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傾向於所謂的「台灣民族」認同,也就是將自己視為「台灣人」,和中國人截然不同,在文化上也傾向於「無國界」的東亞文化和西方文明,在政治、經濟制度上則認同西方的資本民主主義。

用一個拼湊出來的「中華民國台灣」試圖統一島內彼此衝突的意識形態,這種政治操作就像是國民黨殖民統治者所推行的「中華文化道統」概念一樣,是不可能成功的。

< 資料來源:Hao Chuang的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