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販經濟正常化

 

全台七十多處夜市,正可像園遊會一般,收到政府鼓勵住宿遊客進場消費的二百元抵用券。這突如其來的禮物,吸引得了遊客青睞蒞臨?是攤販所需要的釣竿?還是國家拚經濟所需要的魚?果不其然,截至目前為止,夜市券只使用不到一成。顯見魚與釣竿都不賞臉。

攤販經濟的熱絡與否,或可反映經濟的榮衰,也說明正常商業行為的扭曲,和人民生活品質的良窳,更可說是一個國家的常民經濟櫥窗,也是一種失業狀態的忠實反映。基於這些複雜的因素,各先進國家都予以積極管理,輔導攤販駐街開店,營造商店街,進而成立商圈,達到集市和集體行銷的商機;同時改善街區人行通道的友善環境,從人文、造型街燈、各式街道家具、公共廁所、停車場,到綠美化、藝術化公共空間等配套設施,提升消費者優質安全而樂於購物的商業環境,也讓經營者能真正安居樂業。

因此,政府積極的作為,是把攤販經濟正常化,而不是揠苗助長攤販經濟,削弱打擊正常經濟的競爭力。是故二百元既不是魚,也不是釣竿,而是一帖國家競爭力的安眠藥。

針對全台三十多萬攤商,政府應專案擴大長期低息信貸,提供攤商申辦創業開店資金,另配套開店租金補貼方案,同時減免創店前三年營所稅,獎勵投資開店,並須參加營造商店街或商圈組織促銷活動等,落實地方創生經濟。

其實,各國輔導攤商開店轉型成商圈、商店街的成功案例不勝枚舉,而且很多還是知名的購物美食天堂,以及觀光客必遊的朝聖景點。台灣不是也正在積極輔導多處商圈?但現在卻用二百元拉走這些商圈的生意,這不是很冤枉,很弔詭,很反諷嗎?

(作者為雲林縣議員)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林文彬

林文彬
曾任虎尾鎮長,現任雲林縣議員,著有《台灣的第三條路:社區營造政治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