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台灣挺身而出

二○○○年,總統大選前夕,一群作家偕陳水扁,聚集在台北誠品書店敦南總店一樓大廳,以「為台灣挺身而出」為名,呼籲支持本土政權黨候選人。陳水扁競選辦公室在文化政策白皮書發表時,擬以文化界挺扁為號召,後來以「為台灣挺身而出」為名,而不是什麼「挺扁」。競選幕僚以候選人當選為重,但文化人的考量不盡一樣。在誠品的那一場盛會,發表的文化政策,是以「近代國民意識的形塑」與「國民文化生活志向的提升」為雙軸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的目標、策略與方案。囿於國會弱勢,本土政權不盡能施展。

陳水扁當選總統後,仍保留「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連任後、政情不穩時,才改為「國家文化總會」。馬繼任總統改回「中華文化總會」,蔡英文總統延續之。陳水扁總統少數統治,既面對中國國民黨杯葛,又受中國壓力,不只「四不,一沒有」上任軟腳,就職典禮演出李敏勇與蕭泰然詞曲〈玉山頌〉,傳出是否有被要求修改「台灣新國度」歌詞的風言風語,也都顯示政黨輪替後本土政權的困難。寧靜革命並不寧靜,世界看台灣和平轉移政權,但近二十年,中國因素讓台灣政局紛亂不安。本土政權再怎麼委曲,也難求全,黨國化中華文化的包袱正是民主化、自由化的絆腳石。

連、宋競逐,造成中國國民黨失去政權。馬英九時任台北市長,怪罪黨主席李登輝,率眾包圍時任總統的李登輝官邸,壯己聲勢。殖民意識中國性,藉機排除李登輝,所謂的中國國民黨本土派,少有人相挺。連未反思自己、竟敵視拉拔他不成的李登輝,二○○四年,連戰連敗後,去中國當連爺爺了。宋則一選再選念念不忘省長風光,就是不提戒嚴時期,文工會、新聞局的角色。說穿了,殖民統治心態作祟。

二○○○年迄今,並不盡是台灣民主化、自由化之路的進步、開展,仍糾葛於台灣化與中國性的紛爭。殖民統治意理仍然存在於中國國民黨,不只殖民意識未除,更與中國共產黨合謀,對台灣極盡顛覆之能事。為民主化與自由化,更應該選擇真正立足台灣,認同台灣為國家的政黨。總統重要,立法委員也重要!置之死地,看看中國國民黨可不可能在地轉化新生。

年輕人,這是你們的國家,看你們了!二○二○年一月十一日,為台灣挺身而出,開展本土政權的新時代。另一個二十年,台灣應該建構出一個確立民主、自由的國家。

(作者李敏勇,詩人)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鏗鏘集》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