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力量拯救台灣

 

高達75%創紀錄的高投票率,顯示了中間選民在最後關頭,決定了台灣的方向,挽救了台灣民主。圖/蔡英文競選辧公室提供

高達75%創紀錄的高投票率,顯示了中間選民在最後關頭,決定了台灣的方向,挽救了台灣民主。圖/蔡英文競選辧公室提供

 

分析民進黨勝選的文字很多,但是,我想說,在這次大選中,中間力量拯救了台灣。

從選前民調來看,不表態佔了30%,這些沉默多數,簡單說,就是真正台灣的中間力量,包括很多年輕人,這些人沒有政黨色彩,甚至沒有政治野心,或許教育程度也高低不一,但是,唯一共同點就是站在戰場之外,所以看得更清楚,他們的日常,不會固定吸收單一資訊,所以可以比對,發現真假,保持清醒,過去,他們甚且不投票,超然出塵,但是,這些人在這次選舉中出手,拯救了台灣,也使中共的介選,踢到鐵板。

從高達75%創紀錄的高投票率,顯示了中間選民在最後關頭,決定了台灣的方向,挽救了台灣民主,足足比去年多出15%的選票,投給民進黨,也等於是拒絕中國「一國兩制」,未來,台灣將持續維持「親美遠中」的政策,誠如小英在選後的談話,和平前提是中國必需放下武器,台灣願意重啟交流談判,但是,中台兩國必須在和平對等的環境下,才有交流的可能,意思就是,中國必須承認中華民國存在事實,不能持續以中央對地方,並停止外交打壓,以及經貿封鎖,不阻擋「中華民國台灣」加入國際組織,接受台灣的民主自由方式,這些信號相當明確,可惜,今天中共的回應卻是冷處理,一句,「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輕輕帶過。

選後無法太高興,經過紅色媒體以及網軍的「認知作戰」,輸掉選戰的韓粉,以及藍營支持者,仍然擁抱紅色媒體,信服具有偏見的反論述,持續排斥綠色媒體,藍綠兩大陣營,已經變成無法理性對談的平行世界,未來任何領導者,都會把團結國家,視為最困難的任務,台灣雖然不是遭受假訊息汙染的唯一國家,至少是比較嚴重的國家。

紅色入侵之下,美國也遭受假訊息危害,但是,這一次在台灣選舉,「五眼聯盟」適時出手,投票前最後一刻,阻擋了國共聯手,利用王立強的翻盤計畫,國民黨的翻盤計畫,被澳洲媒體揭露後,激怒了很多不投票的中間選民,終於翻轉了選情,還有一部份獨派選民,和淺綠選民,應該是藍營在凱道的成功造勢,被另一種危機意識所激發,所以,前一半是來自正義感,後一半是亡國感,這兩股力量交雜,使小英多贏了15%,約150萬票,否則,選前美日兩國在台調查員所評估的,小英應該只是險勝,3%的差距,加總18%差距,使國民黨輸掉265萬票,上帝再一次保佑了台灣。

「五眼聯盟」阻擋國共聯手

對台派而言,或稱比較激進的台獨派,雖然組成將近10個小政黨,挑戰5%的選票門檻,但是,全部失敗,如我選前所言,兩大黨如果拿走60%的政黨票,小黨存活空間不大,比較意外的是,親民黨在郭董全力幫忙下,居然吃上敗仗,老宋比2016年少了將近百萬票,國會第三黨被民眾黨取代,所謂百萬郭粉,並沒有發揮力量,但是,民眾黨區域立委失利,可以預料,政黨票維持10%上下,也在預料之中,只靠著5人立委,柯P想在2024年挑戰大位,困難度必然很高,所以,2024年,如果美中對抗的局面持續,民進黨的賴清德將有可能接棒執政,當然前提是這4年的綠色執政,不能成績太難看。

民進黨這4年,應該會持續「中華民國台灣」的路線,有人認為這次勝利是台灣意識上升,我的看法並不然,所謂台灣意識的定義極為模糊,台灣多數人希望遠離中國,但是也擔心「法理獨立」,認為更名,改國號,制新憲會帶來戰爭,如果沒有美國明確支持,這條路仍然隱藏很多不可測的風險,但是,我還是贊成台派選後要團結,我也支持彭教授的選後國是會議,這個會議應該由政府來召開。

選後更是療傷的時刻,擁抱不同意見的人,是民主國家最值得珍惜的美德,雖然很多人認為,台灣被紅色入侵,親共媒體洗腦之下,反台的「同溫層」難以穿透,但是,分析藍營的500多萬票,並非完全是贊成被中國併吞的選民,這裏面,至少有一半是因為執政黨政策受傷害的人,例如年金改革,使很多退休軍公教損失金錢,這些人需要療傷止痛,更需要被接納,而非排斥。

過去,我在專欄中呼籲,台灣國會必須有一部「歸化法」,尤其是「民主防衛」的「反滲透法」通過後,許多台商擔心害怕,讓這批人腳踏兩條船,兩邊不是人,簡單說,政府失職,如果有「歸化法」,讓台商選擇國籍,處置財產,才能徹底解決這種矛盾狀態,共產專政制度,無處不是政治陷阱,台商當然有理由害怕,就算自己不願沾上政治,但是人在屋簷下,如何不低頭,要避免這種窘境,只有「歸化法」可以處理,過去,愛沙尼亞用此法,處理人在愛沙尼亞,心在俄羅斯的人,台灣應該參考。

選舉過了,明天太陽依舊升起,讓我們放下歧見,一起為台灣的美好明日打拼吧。

< 資料來源:《民報》【台灣看天下】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洪博學

洪博學
曾任報社總編輯、國際公關公司主管,著作有「蔣介石支持台獨」、「籠蛇爭霸中國」等書,現為自由作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