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人買單這樣的傅崐萁?

傅崐萁夫婦兩人的爭議事件,遠至八○年代和古董張(世傑)的炒股作為(古董張回憶錄,168理財網,出版者: 張世傑2010/1/27 ),再到隱身榮亮公司幕後仲介賣地糾紛等等,洋洋灑灑(不是罄竹難書喔),自不待贅言。這樣的一個人,卻可以獲得花蓮人多數支持。難怪蕭美琴辦公室林俞君主任感慨:「花蓮啊,你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一句話驚醒身為花蓮人的我,想探究後山為何這麼莫測高深。

從近處看,傅崐萁批評蔡政府「年金改革」、「惹惱中共,陸客不來」的議題,獲得花蓮公教人員和觀光產業兩大經濟命脈人群共鳴,再次當選並不意外。旁人不解的是,傅氏夫妻的藍色政權(由國民黨而親民黨而無黨而國民黨加無黨)可以長期執政由何而來?

花蓮落後非民進黨造成,而是藍綠政權長期漠視的結果,可謂「自古皆然」,但藍色政權始終一柱擎天,不因為抱怨後山落後而對政權的支持有所更迭,即使黃信介、蕭美琴等「外來政權」也只是點綴其間。換言之,「落後」是後山宿命,也是花蓮人的日常,因此致力建設花蓮不會是花蓮人的首選,甚至樂於享受因「後山」限制而受保護的自然觀光資源。由此推論,花蓮人要的其實是「柔軟衣物的接觸勝於提供食物來源」的依附感─精神病學家約翰.鮑比根據哈利.哈洛對恆河猴所作的實驗,發展出的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實驗對象在持著奶瓶的鐵線人偶和沒有奶瓶的柔軟毛衣人偶間選擇親近後者。在花蓮的情境中,上述實驗的奶瓶食物等同於硬體建設,而生活在後山的我們,與恆河猴無異,需要的是無微不至的小便宜(比如印在農民曆上的照片與問候、印在敬老卡縣長的全家福),而不接受「亡國感」。

 

透過心理學分析,更驚訝發現花蓮人對藍色政權的愛恨情仇,即是「大難不死的人質,不僅沒有成為警方辦案的利器,更願與劫匪再續前緣,成為好友」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Stockholm syndrome)作祟。花蓮分明被藍色政權綁架了近百年,被統治者不因為統治者的不作為或墮落而怪罪統治者,彼此卻發展出難分難捨的斯德哥爾摩情結,即使統治者行為是如此不堪,道德瑕疵是這般明顯。

花蓮藍軍人才濟濟,但最後為什麼是官司纏身、搖擺國親之間的傅氏夫妻出線?花蓮的族群分布是傅氏夫妻勝出的因素之一。傅氏原籍廣東,來自高雄美濃移民,而粵籍客家人素有「主動為清軍平服閩變」的傳統(發現台灣上冊p78,天下雜誌發行1992.2.1),對舊有政權的效忠度高,對閩南人有不信任感,加上近二十五%比例的原住民和超過二十%比例的第一代外省住民,這些住民屬性與傅氏風格接近,選票就成了傅氏夫妻的囊中物。

其次,傅氏父子兩代都是違反證券交易法的前科(累)犯,兩代縱橫股海,玩弄權錢是家風技術傳承,跟花蓮過往政治人物出身教育界(如吳水雲),或是勞工界(如謝深山)大有不同,鮮少有傅氏夫妻擁有炒作股票、五鬼搬運與滿手鈔票的實力。

有人分析傅氏夫妻的做人、作官與行銷皆有其獨特之處,但是即使傅氏夫妻再如何長袖善舞,如果不是上述花蓮人具有甘於與「劫匪」為伍的斯德哥爾摩情結,和對「柔軟衣物」的幼兒依賴,要想穩坐花蓮王的地位,恐怕也是白搭。

(作者為養蜂農)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